第10版:产经

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200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改善出行品质 拓宽发展空间

  “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半,我们每天要迎送75趟高铁动车,平均12分钟一趟,其中始发的就有5趟。”7月22日,集大原高铁朔州东站站台上,客运值班员刘贵勇来回奔波忙碌,语气却难掩自豪。
  朔州东站是集大原高铁(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高速铁路)最大的新建车站,2024年12月31日,伴随着高铁线路的开通同步开门迎客。截至7月18日,集大原高铁已开通运营200天。200多天来,这条新建线路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着人员流动,深刻改变着沿线城市格局、人口布局和经济版图。
  集大原高铁全长309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开通后,晋北重镇朔州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服务围绕需求转,客车向着市场开”,国铁太原局通过每季度调整列车运行图,不断完善列车开行结构。1月5日,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后,经集大原高铁开行的列车从开通初期18趟,增加到日常可达124趟,最多可达138趟,通达北京、郑州、成都、济南、西宁、兰州等城市。7月1日,三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中,集大原高铁通达城市再次扩容,增加了前往武汉、扬州等城市列车,人员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朔州是山西境内受集大原高铁开通影响最大的城市。”朔州车务段客运科科长段振亚介绍说,集大原高铁沿线9座车站中,怀仁东、应县西、山阴南、朔州东都隶属朔州市,“今年上半年,四个站累计发送旅客153.7万人次、到达旅客157.2万人次,其中朔州东站累计发送旅客91.8万人次,到达旅客94.7万人次。”截至目前,国铁太原局管内集大原高铁各站发送旅客人数已超过400万人次,让沿线各地享受到实实在在的高铁发展红利。
  集大原高铁的开通,拉近的是城市距离,改变的是出行习惯,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朔州市怀仁陶瓷历史悠久,被称为“北方日用瓷都”。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营、大西高铁全线贯通后,让地处山西北部的怀仁市接入全国高铁网,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许多一线城市及国外的销售商纷纷前来合作,怀仁陶瓷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从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到内外长城、雁门关、金沙滩,集大原高铁把星罗棋布的美景奇观串珠成线,托举着三晋大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集大原高铁的开通,为景区注入了新活力。”雁门关景区负责人杨洪波介绍说,雁门关站是集大原高铁唯一以景区命名的车站。1月5日,“雁门关号”冠名列车从车站开出,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影响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代县5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1.69万人次,同比增长37.94%。其中,雁门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2.7万人次,同比增长17.82%。
  同样开出的冠名列车还有“应县木塔号”。今年上半年,应县木塔景区接待游客量屡创新高,其中,5月1日至5日,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49.2%。
  今年以来,大同文旅市场“热潮涌动”。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月均值达1469.15点,同比增长9.60%。而作为集大原高铁的关键枢纽,大同南站的列车开行数量从开通前的62趟激增至每日约140趟,为大同文旅发展勾勒出流动的风景。
  为让广大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国铁太原局持续提升集大原高铁各车站服务水平。在大同南站建起旅游集散中心,拓宽旅游公共服务窗口、开行车站至景区旅游直通车,有效助力大同市文旅产业发展。朔州东站打造“朔风古韵”服务品牌,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站车全程式“链接服务”。雁门关站设立旅游咨询台,实现“高铁+旅游”无缝衔接,让“人享其行”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车轮滚滚,汽笛长鸣。集大原高铁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澎湃动力,为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和持久幸福。

张毅 吕宇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7期

  • 第2025-07-26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