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郭子涵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优秀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其价值日益凸显。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加强优秀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进一步明确了优秀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优秀乡村文化是通过共同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构建起乡村社会的精神纽带,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内在支撑。数字乡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省要积极运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实现更高水平、更为全面、更深层次的交融,是赓续乡土文脉,深挖乡土文化价值的应有之义,助力山西乡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繁荣,打造文化建设新高地,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提速数字基础建设。消除“数字鸿沟”,优化信息获取渠道,探索文化传播新途径,加快打造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区块链等新型数字基建设施,确保信息能在偏远地区实现高效流通,通过技术识别数据精准对接农村居民文化需求,为文化数据处理提供算力支撑。利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采集、记录和储存优秀乡村文化资源,如文学故事、乡风民情、村史村志、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形成涵盖民间文艺、农耕文明遗址、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内的文化数据,建立标准统一的优质数字资源库,并通过上传网络云端进行转化与推广。建设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非遗馆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数字共享平台”,创新民间文化活态传承机制,实现乡村文化资源全景展现,助力乡村居民建设开放、普惠、繁荣的“数字乡村”。
  制定合理数字政策。依照村县“在地”分析,出台鼓励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加强数字技术应用规范引导,加大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财政投入,创造适宜数字技术长效发展的环境,全力保障“乡村数字文化”工程项目实施。健全数字规章制度,提高数字政策执行效率,建立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监测评估体系,持续推进观念、规则、工具、手段重构,强化对乡村数字平台内容的监管,运用技术手段过滤劣质文化信息。将数字化思维贯穿于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与传播全链条,掌握辖区内传统饮食、民俗、服饰、工艺、古迹等项目数字化情况,实现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精准供给。
  塑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大数据、AI数字技术深度提炼乡村文化资源,识别民间文化显性和隐性基因,科学评估文旅发展潜力,展示地域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开展非遗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如利用3D扫描、三维建模、高清摄像摄影等方式,突破文字记载与拍照传统形式限制,使非遗更为立体、细节、生动地呈现。利用VR、AR、元宇宙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如非遗技艺互动、虚拟古迹游览,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展示乡村美景、美食、美德,提升吸引力与影响力。通过数字平台整合分散的文化资源点,通过数字导览,如小程序、无人机、App串联讲解,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观光、数字文创、沉浸式文旅等新业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树立“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牌”风格鲜明的乡村文化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化消费场景向特色化与品质化转化。
  创新数字文旅体验。创设城乡文化共建共享、互通互融的数字化平台,打破传统空间时间限制,催生多样文化消费场景,倒逼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借助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加大文化节宣传力度,开展村超、村歌、曲艺展演、民俗遗存等新型个性化文化活动,反映乡村文化生活新风气新趣味。鼓励发展融入数字体验,如智慧农场、AR导览的新型农家乐,让在线在场一体文化体验成为现实。借助VR、5G、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等手段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式、个性化的文旅新体验,如历史场景复原、虚拟导游、智能解说、个性化路线规划。开发“云直播”“云相聚”等线上高速通道,整合交通、食宿、玩乐、康养等旅游服务,生成智能、动态的乡村文旅生态。利用数字技术焕新文创产品,打造“文创+科技”精品节目,提升文化产品的情感承载力与艺术表现力,开发兼具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感的文创产品,以新质消费力拉动经济高效增长,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共生。
  培养新型数字人才。设立专项基金或项目,营造适宜发挥才能的环境,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孵化基地,吸引和培养懂文化、懂技术、爱农村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扎根基层,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乡村数字文化研发与应用团队,系统开展乡村文化数字化保护技能培训,便于研究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生成密码与悠远历史,铸就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对村干部和乡贤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治理能力培训,学习借鉴数字乡村文化治理高效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升村干部文化治理水平,使其成为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带头人。广泛开展村民数字技能普及教育,如农村网校、社区数字课堂,动员各类乡村文化人才投身数字乡村建设,如手工艺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升村民利用数字平台获取文化资源、参与文化活动、表达文化诉求的能力,激发其在乡村文化事业中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本文系2024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QN004)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7期

  • 第2025-07-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