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晋城

从“专业搭台”到“全民共演”

——晋城“多向奔赴”的文化惠民实践

  • 傍晚时分,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向人民广场,观看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本报通讯员摄

  •   2025年的夏天,晋城市委宣传部以“声动晋城”原创歌曲大赛和“闪亮的晋城 闪亮的你”优秀节目展演为支点,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当人民广场的霓虹点亮七月夜空,当本土原创歌曲的旋律穿透人潮,当非遗八音会的鼓点震动千年文脉,当民间文艺团体的节目赢得现场观众掌声和欢呼……这个夏天,晋城正在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文化惠民的真谛,让文艺真正回归街头、扎根群众,书写出新时代文化惠民的生动篇章。

    全民K歌点燃城市激情

      “6月底,我们就对外发布了‘声动晋城’原创歌曲大赛作品征集的通知。”活动负责人陈颖介绍,“声动晋城”原创歌曲大赛的初衷就是让更多人知道:晋城在等一首属于它的歌,在等一群为它歌唱的人。为了让这份邀约触达每一个音乐爱好者的灵魂,一场既接地气又有温度的全民K歌活动,在晋城的夏夜悄然拉开帷幕。
      7月4日傍晚,人民广场的灯光首次为“百姓歌手”亮起,“声动晋城”大家唱活动正式亮相。“活动开始前一天,我们还在担心没人参加怎么办。”陈颖介绍,活动原本准备了“无人问津”的预案:每晚设定20个演唱名额,预留5个给晚到者,这已经是非常谨慎的安排。
      但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活动第一天,报名人数就远超限额,广场上很快挤满了专程赶来的市民,他们中有的是看到了发布在公众号的活动预热,有的是听到邻居说人民广场有唱歌比赛。这份热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愈发热烈。
      7月初的那一周,晋城遭遇高温天气。盛夏的傍晚,气温直逼30℃,但不到17时,人民广场上就排起了报名唱歌的长队。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不得不一次次突破限额,只为不让热爱落空。
      中考刚结束的准高中生靳梓茉,就是这份“破例”的受益者。当她抱着对音乐的憧憬赶来时,名额早已满员。了解到女孩的心意后,活动主办方特意为她增加了一个名额。站在舞台上,她不仅唱响了对音乐的热爱,还分享了自己的中考成绩,被观众们亲切称为“学霸姐”,她响亮的歌声也成为活动中最动人的青春旋律。
      除了业余歌手,陈文浩等不少本土原创歌手的登场,更像一场“专业示范”——他们带着为晋城创作的歌曲登台,用旋律诉说对家乡的热爱,给了更多普通人“我也能写、我也能唱”的勇气。正如活动初衷期待的那样,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歌唱里,没有“专业”与“业余”的界限,只有对晋城最朴素的爱。
      活动现场设置的“送西瓜”互动环节,以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正如一对参与活动的重庆游客所说:“晋城的夏天是甜的,不仅因为西瓜,更因为这座城市的热情与包容。”活动现场每天有3000到5000人聚集,大家或驻足聆听,或跟着合唱,让人民广场成了晋城夏夜最热闹的焦点。
      活动全程在抖音平台“晋城正青春”直播间同步开启网络直播,这个刚注册的新账号,很快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热度:每天上千人在线观看,累计观看达11.3万人次,“声动晋城”话题热度更是攀升至33.8万。
      “声动晋城”大家唱活动虽已结束,但“声动晋城”原创歌曲大赛作品征集仍在继续。“目前已有许多高质量作品涌现,这些作品将有机会登上2025年‘晋城正青春,奋进正当时’文艺晚会。”陈颖介绍,这些优秀作品也将有可能成为晋城的城市宣传曲,全网传播、出版发行——这是主办方给出的承诺,也是晋城对每一份热爱的回应。

    闪亮舞台绽放民间文艺风采

      7月18日至27日,紧接“声动晋城”大家唱活动的热潮,“闪亮的晋城闪亮的你”优秀节目展演接着在人民广场启幕。这场同样由晋城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民文艺盛宴,通过县(市、区)推荐、各工委推荐、社会报名、定向邀请等方式征集节目,其中有60余个来自民间社会文艺团体的文艺作品登上舞台,涵盖八音会、相声、情景说唱等多种形式。陈颖表示:“我们就是要让民间高手接受群众检阅,用掌声和欢呼声选出真正受欢迎的节目。”
      参与演出的社会文艺团体,包括琴缘艺术团、阳城秋之韵艺术团、陵川县古陵骑士音乐之声俱乐部、晋城市紫罗兰电吹管乐团、吾心旗韵艺术团、童心艺术团等,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各县(市、区)以及各种表演形式,充分展现出该市民间文艺力量的风采。
      在社会团体专场演出中,演职人员对待演出的认真态度让人动容。“我们平时参与的是下乡演出,能站在这样的舞台上,给老乡们演出是件幸福的事。”演员庞先琴说,虽然民间的社会文艺团体并不是专业演员,但他们始终怀揣着对乡土的热爱,想用一场场精彩表演,回应家乡父老的热切期待。
      活动中,除了有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各县(市、区)也进行了优秀节目展演。7月19日的城区专场中,来自城区的文艺爱好者和专业团体,为观众带来独具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的精彩演出,晋城鼓书、上党二黄深刻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弘扬。7月22日的高平专场,携本土风情惊艳登场。10余档节目各有千秋,从非遗传承到乡村新貌,从文化根脉到民生故事,全方位解锁了高平的“闪亮密码”。
      连续几日,家住黄华街的张喜福早早就会吃完晚饭带着孙子前来观演。“我连续看了几天,这里头有不少咱晋城本土的好节目,看着就亲切,每个节目都透着咱晋城人的精气神。只要他们演,我就会天天来看。”张喜福说,接地气的文艺演出,是晋城人自己的百姓大舞台。
      活动不仅在线下吸引了大量观众,还在抖音直播间进行同步直播,网友们可以在线为喜爱的节目投票。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网友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现场看着可真热闹,我虽然不在现场,但在直播间里看到喜欢的节目就赶紧投票,感觉自己也参与其中了。”抖音网友“爱霞满天”在评论区留言。
      “从线上观众投票到线下观众现场反馈,能更直观地了解到咱晋城的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节目,什么样的节目会让他们自发鼓掌、欢呼振奋。”陈颖介绍,通过几天的展演活动不难看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更受欢迎,比如八音会、非遗表演等等。而展演活动中,优秀的演职人员还将会被邀请参加2025年“晋城正青春,奋进正当时”文艺晚会。这场属于晋城人民的文艺盛宴,还在继续书写着精彩。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觉醒

      在人民广场的活动现场,陈颖和工作人员们已经连续坚守近两周时间,她手里拿着活动时间表望向舞台下的人山人海,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不是在办活动,而是在播种文化的种子。”从“声动晋城”原创歌曲大赛到“闪亮的晋城闪亮的你”2025优秀节目展演,再到预计9月演出的2025年“晋城正青春奋进正当时”文艺晚会,这个夏天,晋城正在构建一个全时段、全年龄段的文化生态。
      晋城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民广场开展的两场全民文艺活动,实则是为“晋城正青春奋进正当时”文艺晚会预热。“文艺要走进百姓心里,就必须用他们喜欢的形式。我们提前两个月举办预热活动,就是要把晚会办成真正属于晋城人的晚会。”
      当人民广场的两场活动进入尾声,“晋城正青春奋进正当时”文艺晚会的筹备工作也进入倒计时,陈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节目单。“我们从‘声动晋城’和‘闪亮的晋城’中精选了很多节目,既有原创歌曲,也有非遗表演,还选拔出不少社会文艺团体中的优秀文艺人才。”她拿起一份节目单,手指划过一行行节目名称,“我们会把群众最喜欢的节目搬上晚会舞台,这些节目就像城市的记忆碎片,拼起来就是晋城40年的奋斗历程。”
      整个7月,晋城的夏夜因文艺而沸腾。两场活动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超20万人次参与,不仅挖掘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更培育了市民的文化参与感。正如网友“JC小灵通”在抖音直播间的留言:“以前觉得文艺是舞台上的事,现在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成为主角。”
      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惠民理念,在晋城已形成长效机制。一直以来,晋城市委宣传部都在坚持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从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戏曲晚会,到坚持17年的“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这些活动覆盖范围广、市民参与度高且地域特色鲜明。
      去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晋城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一系列文艺惠民活动,其中包括精心筹备的《祖国万岁》千人大合唱、《情满中秋喜迎国庆》大型音舞诗画晚会、上党梆子《红色经典》演唱会、《盛世金秋》上党梆子专场折子戏、《疆山多娇光影传情》摄影展等多项内容,全面展现近年来该市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此外,还积极开展“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合唱大赛等30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品牌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盼。
      在推动文化惠民、促进文化交流的进程中,晋城市委宣传部积极作为,不仅深耕本土文化资源,还大力引入国外优质文艺演出项目。去年,晋城市组织了“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其中的俄罗斯乌里扬诺夫国立模范交响乐团2025新年音乐会成为文化惠民的亮点。这场高水平的音乐会,不仅为市民带来了一场世界级的音乐盛宴,还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融,让本土民众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到多元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国际视野。晋城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滋养。”
      当音乐从音乐厅走向街头,当非遗从博物馆走向广场,当舞台从专业演员转向普通市民,晋城正在书写一个关于文化惠民的新时代故事。两场夏夜文艺盛宴,不仅是文艺的狂欢,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认同与城市精神的深刻展现。从“声动晋城”的全民K歌到“闪亮的晋城闪亮的你”的民间展演,从直播间的刷屏互动到广场上的万人合唱,晋城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宣告:文化惠民不是简单的送演出、送服务,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受益者。这种回归本真的文化实践,正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诠释。

    袁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