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夏日的跑马梁

  被网民誉为晋北“阿勒泰”的跑马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人争相打卡。然而,若要论旅游与旅居的最佳时节,还是夏天最好。
  跑马梁位于朔州市应县白马石乡,属太行山系恒山余脉,其海拔高达2287米,雄踞应县、浑源县、繁峙县交界处的群山之巅,地势高峻,山巅开阔平坦,两座主峰呈S形紧密相连,延展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


  伫立峰巅,跑马梁那辽阔平远、接天连地的雄浑身姿尽展眼前,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苍茫感”便会悄然弥漫心间,为眼前如画的夏日仙境涂抹上一层凝重的底色。北望:大同盆地阡陌纵横、村落星罗棋布,尽收眼底,宛若一幅巨大的农耕画卷在脚下铺展。晴空之下,应县木塔的轮廓清晰可见;东瞰:自跑马梁东坡下第一个小村庄——鹿圈掌起,向东延伸至农场为中心,一片方圆约30公里的盆地(当地人称为“马场”)映入眼帘,其外更远处是卧羊场、龙山,以及恒山主峰山脉;西眺:越过以白马石村为中心的大石峪,层峦叠嶂,山势伸向茹越口与巍巍雁门雄关;南观:隔着忻定盆地,与五台山巍峨的北台顶遥遥相望。
  这片平坦如砥、绿草如茵、清风拂面的山顶与沟口,在漫长的岁月里,却曾是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边塞要冲。
  相传唐末五代时,“十三太保”李存孝据守朗岭关(马头梁北坡下),在山顶牧马练兵,“跑马梁”由此得名。在宋辽时期,应县南山为宋辽的边境线,因而民间流传更广的是杨家将练兵戍边与萧太后征战守疆的风云传奇。从方向、距离可以看出,辽天祚帝在逃往宋地时被俘获,应该在这个区域。长城沟、正南沟、关南沟、关西沟、南马圈、北马圈、大栏寨……这些依偎在山坡沟壑间的村庄名字,便是一部厚重的史志;白莽神、歪头山、香炉崖、铁杠崖、棋盘凹、红沙暖……形态各异的峰峦,雕刻着无数生动的故事;山梁沟壑间,荒草半掩的残破长城、石垒营盘、字迹漫漶的古碑,以及偶尔翻出的青砖片瓦、锈蚀箭镞矛头,都如历史的碎片,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金戈相击、战马嘶鸣的惨烈往昔。这里是与浑源、灵丘、广灵、繁峙、阜平连成一片的红色根据地和革命老区,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过保家卫国的热血。


  登临跑马梁,最震撼人心的是那铺天盖地的“绿”。这绝非平川温顺之色,而是裹挟着高海拔的野性,层层叠叠、深深浅浅、酣畅淋漓的浩瀚绿意。
  50年前,此地是黄沙漫卷、“兔子不拉屎”的荒山秃岭,一抹绿色,便是奢望。20世纪70年代开始,山区人民经过20多年艰苦奋战,如今,5万余亩松林蔚然成海,参天巨木如沉默的卫士,以苍劲臂膀环抱晋北。这浩瀚林涛,昼御风沙、夜阻寒霜,自此,山峦披覆彩绸、河川漾起欢歌,连风也清清爽爽,吟唱着“蓝莹莹的天”。
  山顶本是高山草甸的王国。这里的草,饱饮山岚雾露,茂盛可没过膝盖,风过处,绿浪自脚下奔涌至天际;绿茵之上,斑斓点缀:金黄的蒲公英、蓝紫的龙胆、鲜红的山丹丹,更有成片的白雏菊、淡紫的豌豆花、“白铃铛”似的黄芪花……肆意生长,织就天然锦绣。
  如今,山顶与四周陡坡之上,墨绿、翠绿、苍绿交融,汇成森林之海,高大的落叶松、繁茂的油松、挺拔的侧柏,宛若巨大的翠屏拱卫山峦。阳光费力穿透浓密的松针,洒落于厚积的、散发着松脂清香的褐色松针与苔藓之上。林下世界,生机不减:沙棘垂挂小果,虎榛子带刺,绣线菊绽白花……鸟鸣啁啾、啄木笃笃、松鼠腾跃、野兔倏忽,生命的喧响,在寂静林间格外清越。
  这无垠的、令人心醉的绿,是跑马梁盛夏最磅礴、最浓重的色彩。


  有山必有水,山高水亦长,聚溪乃成河。跑马梁,是晋北干渴大地上的一座天然水塔,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输送着生命的滋养。
  这里堪称泉的世界,大小泉眼不计其数。四大峪水,盘绕山间,织就水网:山北的九股泉,自北楼峪源头九股泉村喷涌而出,沿峪谷奔流至北楼口村出山,最终于应县城东汇入浑河,归于桑干河;跑马梁西南山顶的马刨泉,四季长流、不息不冻,向南流泻至下庄村汇入山间白水河,经义兴寨出山,在沙河镇归于滹沱河。沿这条河谷进入凌云口峪到达北岳恒山;西面大石峪河,汇聚众多溪流,经白马石村奔流至大石口村出山,与小石峪水合流,注入黄水河,再归桑干河;东面,东坡山底鹿圈掌村二泉交汇,成了凌云口峪河的源头,它流经小盆地马场,由西向东归入浑河,转而向北,复又向西,绕行一个巨大的“冂”字形弯道,最终汇入桑干河。还有山间沟壑之中,无数细小泉眼默默渗流,毫不起眼,却永不枯竭。行走山间,尤其在背阴处、林荫下,常能先闻细微而持续的“滴答”声,循声探去,湿润的岩缝间,水珠悄然凝聚、滑落,滴入石洼或苔藓。几条细流相遇成溪,在石缝间跳跃,于草甸上勾勒出银亮的线条。这水纯净无瑕,浸润着山石草木的芬芳。
  溪流汇聚成山涧,哗哗作响,欢快地向山下奔涌,最终汇入滋养大同盆地的母亲河。它们同生于这高山峻岭,如同一群朴实敦厚的山汉,跌跌撞撞、奔涌向四面八方,又终在桑干河上团聚。那一处处山口下形成的冲积扇和小平原,无论位于河之南、山之阴或山之阳,皆因水源丰沛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弥漫山间的云雾,是跑马梁最独特的景象。山里人说:“夏天的梁顶,一个月得有二十天阴雨。”
  跑马梁的云雾,真切浓密,能将人全然包裹。小时候,我们上山摘地仁(野草莓)、采蘑菇、割龙须(做扫帚)、刨药材,在大雾中转向迷路是常事。
  山下烈日当空,盘山路行至半山腰,丝丝凉意、湿气便扑面而来。再向上,清风成了云雾的先锋。雾气自幽谷深处悄然升腾、弥漫;同时,峰顶遥不可及的白云,也片片沉降,很快,升腾的雾霭与沉降的云卷便在半山腰、峰顶相拥相融,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十步之外难辨方向。雾气濡湿头发、眉梢、衣衫,裹挟着松香、野花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沁入肺腑,带来透彻的清凉与宁静。
  这云雾性情多变。有时,浓雾中,头顶云层会骤然裂开,阳光如金剑刺穿雾障,照亮翻涌的云海,水汽在光柱中舞动,宛如神迹;但更多时候,它带着几分戏谑,当你正庆幸阳光驱散寒意时,头顶几朵闲云却会猛然化作倾盆暴雨当头浇下!这雨往往只覆盖极小一片,豆大的雨点噼啪砸落,瞬间把人浇个“透心凉”。就在你急着寻地躲避之际,那云却已悠然飘远,露出湛蓝天幕,阳光洒下暖意,只留下湿漉漉的山野蒸腾起更浓的雾气。
  置身这浩瀚云海,人会有奇妙的悬浮感。脚下是厚实草甸,头顶是蓝天或云浪,四顾是无边流动的苍茫,行走其间,恍若漫步九天之上。云雾形态瞬息万变: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如轻纱拂绕,时而又如怒涛翻卷。它们无声牵引着你的心绪,时而神清气爽,时而又感前路茫茫、心生敬畏,唯有那沁凉的空气滋养着每一次呼吸,带来周身舒畅。
  我曾惊叹华山之险峻、泰山之雄浑,然而登临跑马梁,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广袤空间赋予的“自由”、自然风情馈赠的“丰盈”。在这坦荡如砥、绿浪接天的山顶,你可卸下所有束缚和疲倦,如孩童般肆意奔跑、翻滚、呼喊,身心彻底融入无垠绿海与浩瀚云烟;也可躺卧在厚软草甸,观流云幻变,听松涛鸟鸣拂去尘嚣。循泉深入密林,偶遇“搬蘑菇”的惊喜;浓雾四合时若腾云驾雾;风散雾开时,天地豁然,胸中豪情激荡。
  你还可以走下山去,沿着潺潺流水的小溪,在马场盆地漫步、野餐;在十里长峪层层叠叠的梯田上,赏一眼望不尽的油菜花海;可以亲手触摸古石窑群、长城烽燧,探秘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深的山洞石窟……这自然的丰盈与历史的厚重,尽融于沁人心脾的清凉世界。
  夏天的跑马梁,最迷人、最丰饶、最浪漫。

北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