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山西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遵循,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高度,指引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发展,就是让绿色成为发展亮丽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衡量山西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山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将生态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展现表里山河、美丽山西的动力源泉,加快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赋予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成为全省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山西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山西指明了方向,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变革、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山西路径”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了绿色发展理念内涵。绿色发展已经涵盖生产、生活、生态等,是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协调发展的动力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绿色发展概念包括绿色经济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体系、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绿色生活方式等。绿色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有机融合,通过技术手段进步实现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体系,大幅调整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障资源安全,为子孙后代发展留出发展根基。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生态文明舆论氛围,将生态文明观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头脑中,从餐饮、消费、出行等方面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论述和系统安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完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系统归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思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认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把握,指明生态文明实现方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右玉精神”是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孕育的,高度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数十年坚持植树造林种草不动摇,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带动贫困山区步入全面小康,铸就了“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境界,创造了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时代精神。经过艰苦奋斗,右玉已经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发展强劲的塞上绿洲,2017年,右玉县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进一步升华和凝练了“右玉精神”:“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指引。山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三晋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表里山河、美丽山西的发力点,全省上下生态环保意识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资源型地区要实现新发展、传统产业要焕发新活力,转型升级是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离不开生态安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增长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强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统一性,既有效应对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严重的局面,又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指明方向,提出高质量发展应当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指出绿色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科学阐明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揭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强化污染治理,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环境容量。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破解资源能源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深入推动能源转型的坚实基础。山西是能源大省,能源产业基础扎实,煤炭清洁高效安全生产走在全国前列,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今后,要抢抓第四次技术革命机遇和当前能源市场重大变革机遇,积极应对新一轮能源危机,深刻把握能源革命的内涵和方向,在落实国家保障能源供给重大任务中积极作为,稳定、持续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和质量,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落地。山西是黄河流域中游省份,受地形地质地貌等条件约束,生态基础本就脆弱,加之长期发展能源重化工产业,生态保护压力逐年加大,环境容量不足制约经济发展问题凸显。同时,山西是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让汾河“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盼,也是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核心任务。山西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一泓清水入黄河”巩固提升工程为重点,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构建“一带三屏七廊”生态保护总体格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者单位: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