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周刊·学思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李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始终致力于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要全面拓宽红色基因传承平台形式,将红色基因深深熔铸在时代新人的血脉中。

  红色基因的灵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始终致力于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高校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现实意义与时代要求,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将传承红色基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不断完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体系,有效延展红色基因传承教学场域,全面拓宽红色基因传承平台形式,将红色基因深深熔铸在时代新人的血脉中。
  体现协同性,不断完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体系。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政治引领、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高校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整个教育环境中构建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体系;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将传承红色基因纳入年度计划,高效协同、齐抓共管,建立可量化的运行评估和考核评价体系。要将传承红色基因全面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度融合、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构建红色基因传承“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铸魂、价值引领和精神滋养等方面的功能;要强化思政课教师、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引导,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持续提升三支队伍的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把立德树人融入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各环节,在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建设中,明确传承红色基因一体化推进的实践要求,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和教学解读,强化教育功能、厚植爱国情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深入研究红色基因蕴含的丰富思想和精神资源,继续推动红色基因创新发展。
  突出实践性,有效延展红色基因传承教学场域。传承红色基因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支撑。高校要不断优化健全贯穿红色基因的“大思政课”体制机制,在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课程思政全面推进的过程中,系统性地集合多元主体、整合多方资源、聚合多维场域,要注重资源有效配置、充分配备教师数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深化红色基因内容,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中。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突出实践导向,整合好校内外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建设好“社会大课堂”,让红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要重视实践教学,用红色基因引领第二课堂建设,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运用沉浸式、体验式、行走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现场,让历史融入现实。要鼓励青年学生深入实地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通过社会调研感悟红色精神;要依托党建带团建实践活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作用,将重点培养与普及教育相结合、组织引领与朋辈教育相补充,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涵。要坚持让红色基因浸润多样的社团活动,通过演讲、话剧、朗诵、小品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故事活起来,使红色基因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育。要将红色基因传承体现在课程思政中,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专业蕴含的红色文化育人元素,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最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注重创新性,全面拓宽红色基因传承平台形式。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把红色基因传承有机融入日常教育,不断增强平台形式创新。高校要创新校园景观布置。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利用公共空间开展教育,精心设计一系列红色育人楼宇、红色文化走廊、红色主题造型等红色文化景观,营造时时处处红色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要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机融合,依托大数据、AI等新手段打造集宣传展示、学习交流、内容创作等功能于一体的贴合学生实际的党史网站、网上纪念馆以及微博、微信、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数字化教育平台,将红色资源以数字化、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创新性表达,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红色基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养料,创新创业教育也为其传承提供了崭新的平台。高校要将红色基因传承纳入创新创业学习实践中,支持学生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以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调研走访、项目设计、产品创作等,搭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平台,不断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努力践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一光荣使命,让青年一代牢记革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确保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与生生不息。(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本文系2024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一般性项目〉“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路径及方法探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20240298)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10期

  • 第2025-08-09期

  • 第2025-08-08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