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丽
建设交通强省,是时代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全力攻坚联网补网、降本增效、智慧绿色、治理提升关键任务,将交通优势深度转化为发展胜势、竞争优势,为山西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注入强劲动能。
交通是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抓好能源转型,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交通强省是融入新发展格局、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需锚定“联网补网、降本增效、智慧绿色、治理提升”四大方向,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强基固本,构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强省,设施先行。必须聚焦“联网、补网、强链”,打造“两纵四横一环”综合立体交通网。织密高速与国省干线网络。高速公路加速构建“4纵15横33联”布局,在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待贯通路段建设、繁忙通道扩容、出省口打通及环城高速改线,提升路网韧性与通行能力。普通国省道加快形成“8纵16横多联”网络,大力推进一级公路大通道建设,实现设区市间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双贯通。落实《山西省普通国省道县城过境改线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完成68个县城穿城路段改建,根治交通拥堵、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顽疾,释放县城发展新空间,全面服务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夯实基础网络与服务功能。加强交通、文旅、农业农村、财政等各级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快旅游公路提档升级,在全面建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基础上,深化公路沿线提质增效行动。科学布局慢行道、驿站、营地、观景台等设施,完善充电桩、标识系统与通信覆盖,打造“壮美山西行”精品体验线路,实现交通线向风景线、致富线跃升。加快综合枢纽能级跃升,构建多层级、一体化枢纽体系。货运枢纽建设要最大化发挥太原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效应,推进一批大型综合货运枢纽与大宗物资储运基地落地,强化公铁水空邮高效衔接,提升集疏运效率。
畅通循环,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须聚焦堵点痛点,重塑物流体系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破解“一单制”“一箱制”推广瓶颈,依托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协调机制,深化与天津、河北、山东、北部湾等沿海港口及中铁太原局、北京局、郑州局的战略合作,打造更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公铁海联运精品线路;拓展国际物流供应链,加密开行跨境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班列;提升煤炭运输保障力,加速推进G108、G207、G307、G338、G309等重载运煤通道扩容改造,保障能源动脉畅通。提升货物配送与服务质量。城市配送绿色高效,巩固太原、大同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成果,鼓励各市创建。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推动设施升级、模式创新与信息化监管;客运服务优质普惠,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构建多层次系统,提升吸引力竞争力,支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加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提升城市客运适老化无障碍水平,推广低地板公交车。深化城乡交通一体化,争创更多全国示范县,建设客货邮融合样板县、综合服务站与合作线路,畅通城乡“微循环”。
创新驱动,引领智慧绿色交通转型升级。面向未来,智慧化、绿色化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计划科技、重点科技、建设科技、企业自筹科技四类项目体系,加大重大专项奖补,激发创新活力;抢抓公路交通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机遇,按照《山西省能源保供一轴一廊一通道“大”字型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的“搭建畅行三晋的一体化数智交通‘一张网’,聚焦重载交通、旅游交通‘两聚焦’,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以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以上、公众出行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三提升’,构建重载交通高效运行、旅游交通便捷服务、基础设施监测预警、路警联动协同共治‘四体系’,推动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山西方案、山西标准;建设智慧交通重点项目库,在自动驾驶、智能建造领域开展先导应用,推进青银二广太原联络线、太旧高速改扩建等智慧高速示范工程。深化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运输结构,完善铁路主导的大宗货物运输体系,力推煤炭、焦炭及500公里以上中长距离货物“公转铁”,力争大宗货物铁路运输占比超90%;加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强化公路扬尘治理、货物装载源头监管,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加快铁路电气化改造,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的应用。
固本强基,提升行业治理与安全韧劲。高效能治理是交通强省建设的坚实保障。深化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快构建交通运输统一大市场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大交通”管理格局深度融合,探索覆盖公铁水空邮的集约高效管理体制。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加强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开展高速公路安全韧性专项行动,对老旧及环境变化路段重点强化。加强公路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密布设风险点监测设施,深化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和危旧桥隧改造。强化全链条监管,深化路警协同,精准治理事故多发点段和高风险路段。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快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山西)储备中心及省级储备库建设。优化极端天气预警响应、力量预置、交通管控、应急处置流程,加强实战演练,提升应急效能。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科技领军人才、智库专家、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健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识别评价机制,强化组织人事部门建设,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将党的领导贯穿交通强省建设全过程。建强“四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清廉交通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弘扬务实重干作风。(作者单位:山西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