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区是城市中心区,人口22万,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收案量和人均办案连续数年全市最多。2021年,阳泉城区法院收案5855件,结案6259件,结案率106.90%,全市排名第1名;人均收案数283.50件,人均结案数312.95件,全市排名第1名。
近年来,城区法院以“三个第一”“三个到位”为抓手,以“精、严、实”为工作理念,深耕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坚持院领导带头办案,司法公信稳步提升,各项关键质效指标稳中趋优,实干笃行践行担当,为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坚持政治建院,突出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践行“三个第一”。院党组把政治责任作为第一责任,将党组成员安排到各个党支部,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抓实主体责任;严格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折不扣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化共产党员第一身份意识,以党支部书记能力培养标兵、党务干部业务增强标兵、党员干警素质提高标兵“三标兵”评选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
服务大局,做到“三个到位”。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履责尽责,做到讲政治、讲大局与讲法律的结合到位;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始终,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格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做到遵守政治纪律和履行政治规矩到位;聚焦全区平安城区、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发展战略,助力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特别是针对农村“清化收”,出台了《为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提供司法服务的实施方案》,做到同频共振和同向发力到位,确保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民法院工作落实就跟进到哪里。
院领导带头办案,深耕主责主业
城区法院始终把司法审判主责主业牢牢抓在手上,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做到四个强化,实现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有机统一。
针对“案多人少”的压力,入额的院领导带头办理一定数量的案件,从2019年到2021年,院庭长收案由2352件增加至4701件,结案率由95.83%提升至99.38%,由全院结案数的47.46%增长到75.11%,院领导带头办案增强了全院干警的责任感,一级带着一级干成为城区法院常态。
强化执纪执法,增进权益获得感。2019年至2021年,执行案件收案共5826件,案件执结5629件,执结率始终保持高位良性运行,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最大限度地实现权益。
有理有据的法理和有节有度的情理有机统一是城区法院的办案特色,坚持注重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每一个案件中,2019年至2021年,每年的调撤率占审结民事案件的五分之二,矛盾解纷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率和认可度显著提升。2019年被山西省高院评为诉讼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2020年被山西省高院荣记集体三等功。
深化改革创新,司法服务提档升级
城区法院牢牢把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坚定不移深化司法改革,推动分工专业化、服务智能化、诉讼便捷化,提高执法办案质效。
认真落实法官和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完善审委会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定期通报院、庭长办案情况,对约束性重点指标逐月分析研判,逐季考核评估,确保审判决策科学高效;完善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严格遵循“四类案件”监督平台的制度规程,同步健全与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推进案件审判管理透明化。
以网络化、智能化智慧法院建设为抓手,先后建立云柜收转系统,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系统,庭审语音识别系统,法官留言系统,形成全业务网上办案的网络化格局;先后建成开通了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网上保全平台、网上鉴定平台、人民调解平台,司法服务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2021年该院组建速裁法庭,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争议不大的简易案先由诉前调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对于未调解成功的案件改由速裁法庭审理。2022年上半年,速裁法庭共受理案件数789件,员额法官人均办案量263件,每名法官调撤率均超过50%,服判息诉率均高于90%,且均无发还、改判案件。城区法院诉前化解、立案调解和简案速裁“三网过滤”机制成为全市样板。2022年城区人民法院被山西省委平安山西建设领导小组、山西省人社厅评为2017-2020年度平安山西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被山西省人社厅、省妇联评为山西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近3年,城区法院认领省级课题9个,均中标获奖;坚持以能力提质效,员额法官人均办案数全市第一,案件质效位居全市前列。2017年以来有7名干警被授予省级以上荣誉,其中2名干警被荣记个人二等功;有29名干警被授予市级荣誉,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法院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种种举措的实施,使城区法院的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提速”“提质”“提效”。
本报记者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