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法治天地

太原市迎泽法院改革创新之和合解纷篇

共建 共治 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迎泽法院庙前法庭与迎泽区矛调中心以“和合工作室”为载体,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统筹社会各方力量,持续加强矛盾风险源头防范化解,共同创建新时代多元纠纷化解新机制。

诉源治理,建立解纷新机制

  2019年11月,庙前法庭整体进驻迎泽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与迎泽区劳动仲裁院建立劳动争议案件“调裁审”一体化运行机制,将诉源访源治理、非诉治理和诉讼治理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新时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守正创新,探索解纷新思路

  运用传统文化,解决法律问题。“和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顺合客观规律,求得和谐。“和合”思想的内在主旨与诉调结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一脉相承。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化解合力。庙前法庭和区矛调中心共同设立“和合工作室”,统筹协调公安、检察、民政、团委、妇联、残联、社区等各级各部门力量,让群众诉求表达更顺畅、矛盾解决更暖心、利益维护更有力。在线下开展多元调解的同时,和合工作室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线上多元调解工作。
  创新宣传形式,讲好法治故事。2022年,庙前法庭与区矛调中心共同创办“和合工作室”法治宣传专栏,旨在普及法律知识,讲好法治故事。“和合工作室”在区委宣传部主办的“迎泽发布”和迎泽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讯息。

多方联动,共建解纷新格局

  以“五个统一”为标准,打造专业化、高效率的多元调解团队。庙前法庭与区矛调中心共建多元调解团队,通过“统一案源、统一分案、统一业务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管理”持续提升调解团队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全年诉前分流案件7673件,诉前调解成功4549件,司法确认1405件。
  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创集体性纠纷化解方案和机制。2021年春节前,50多名持不同口音的农民工涌入矛调中心,希望帮助他们索要某餐饮企业拖欠的工资。庙前法庭充分发挥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业优势和与矛调中心深度融合的体制优势,协调劳动仲裁院、人民调解组织院等部门。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同意调解,涉案的98名农民工全部顺利拿回了自己的劳动所得。
  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建设数智化多元纠纷化解平台。数字化赋能多元解纷,在案件受理、案件分流管理、调解、线索推送等方面,实行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案件流程管理实现全程留痕,全部在办案系统完成。

本报记者章大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09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2期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19期

  • 第2023-01-17期

  • 第2023-01-12期

  • 第2023-01-10期

  • 第2023-0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