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道德内涵与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将其与中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发挥出德育教育最大化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出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德育教育;融入策略
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应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还可以发挥出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如何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教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做人处事的道理与道德品质,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吸取其中做人处事道理,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含书法、水墨画、古诗词作品、中医、戏曲、古典乐曲与舞蹈、民俗等。对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可以有效丰富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对传统文化引经据典或著名人物事迹案例教学,可以让德育教育内容更加生活化与具象化,可以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三)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屈的爱国情怀,能够让中学生通过古人著作感悟古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并通过共情与学习,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怀,在新时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民族复兴使命。例如:中学生通过学习岳飞、屈原、文天祥、戚继光等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感悟其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中学生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一)利用传统文化规范中学生道德行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多数传统文化内容与中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相辅相成,教师在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可以合理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对中学生道德行为进行规范。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中学生阅读《弟子规》《孟子》《论语》等经典著作,让学生从中学习优良美德,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习与践行以诚待人、遵纪守法、谨言慎行、尊师等道德行为。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学习《孝经》,了解“孝”文化,让学生学会孝顺父母长辈。通过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与指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价值观,推动学生德育、智育共同发展。
(二)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
一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德育竞赛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曲艺比赛、水墨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常握传统文化与技艺的同时,学会团队协作品质、耐性毅力等优良道德品质。二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可以举办赛龙舟、包粽子、赏月、写对联与贴对联等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到各种活动背后蕴含的优良美德。三是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实践中,指引学生形成优良美德与正确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重阳节参与敬老院志愿者活动,发扬尊敬老人优良美德。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园林扫墓,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举办游学活动,如到滕王阁诵读《滕王阁序》,到人文景点与古人家乡等地方进行游学,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更好地培养健全人格与高尚情操。
(三)在家校一体化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家庭德育教育环境中,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家庭德育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与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与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家长可以学习并阅读《庭训格言》等家训著作,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家风环境。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做出示范,营造和谐、温馨、文明的家庭环境,引导中学生学习尊老爱幼、兄友弟恭、孝敬父母、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优良美德。其次,在学校德育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典故,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爱国等内涵,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收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诗词作品,包括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作品,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怀。
三、结语
总之,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应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积极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家校一体化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以期促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参考文献:
[1]保继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 2023(2):3.
[2]石元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应用研究[J].休闲, 2019(7):1.(作者: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 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