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理论探索

《卖油翁》教学案例

  一、导言
  案例背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文言文阅读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些文言经典年代久远,所记述的古代社会生活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距甚远,再加上文言文语言凝练,古人的表达又惜墨如金,与学生每天所读的现代汉语表达上有巨大差异。而我们的阅读主体——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阅读能力尚须一步步培养。再加上他们阅历尚浅,所以要实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的有效对话,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构建起这样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可以跨越数百上千年,走进这些经典所描述的世界,理解古代先贤们在文本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在这次《卖油翁》的阅读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教学实践,下面选要点来展示本课的教学过程,与各位同仁研讨共享。
  二、教学过程(要点展示)
  (一)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大意。(文学常识,文言字词句教学,这里不作详述)
  (二)教师问题导引,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教师:《卖油翁》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以下四个“一”来概括。即:一个故事,一种手法,一个道理,一种人生态度。2.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以上四个“一”。3.由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共享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情景还原。教师问题导引,学生发挥想象力走进文本世界,赏读品味。
  教师:大家想想陈尧咨家的园子家圃,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学生:陈家园子,与通衢大道相邻,这里人来人往,行人常被园中射箭的场面吸引,时不时驻足观看陈康肃公射箭。教师称赞此生的精彩发言,众生眼里有了笑意与神采。教师:本文重点突出,文笔精炼,刻画了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大家想象一下,除了这两个人物,在故事发生的现场,还有哪些人物?学生:在陈康肃公射箭的现场,应该有他的仆从、朋友,还有不少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来的众多行人。教师:面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众人作何反应?学生:陈尧咨每次射中靶心,众人定是叫好声一片。教师:在众人的鼓掌叫好声中,惟有老翁“睨之”“但微颔之”,既是点头,可见老翁还是赞许陈尧咨的射箭技艺的,那么老翁到底对陈尧咨的什么表现不大赞成呢?学生:可能是陈尧咨自恃射箭技艺无人可及,愈发骄横,不可一世的态度吧。教师:也难怪,众人皆喝彩,惟老翁态度冷淡不以为意,陈尧咨定心生疑窦,于是上前询问,矛盾冲突步步升级。教师: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冷静,淡然)这句激怒了陈尧咨,周围各色人等又会作何反应?学生1:众人,尤其是陈尧咨的仆从一定会附和陈尧咨,而质问挑衅卖油翁。学生2:当老翁说“以我酌油知之。”便有陈家小厮叫道:“老头儿,你竟敢以你区区酌油之雕虫小技与我家官人射箭相提并论,你且酌油给大伙瞧瞧,若显不出真本事,休想离开!”全班哄然……随着师生交流互动深入,学生不知不觉走进文本作者描述的故事情境中,兴味盎然。
  (四)归纳总结
  (五)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合理增设情节,将《卖油翁》改写成一篇白话文故事或改写成一篇课本剧。
  三、教学反思
  (一)文言文阅读,我所采用的情景还原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变精炼的文言文本为鲜活的社会生活,拉近学生与古典的距离,使孩子们在生动的生活情景中,参与其中,辩是非、懂善恶、识美丑,变刻板的说教为循循善诱,学生成为主动的对话者、积极的分享者和创意的表达者。
  (二)我们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教材钻得深一些,吃得透一些,这样才能驾驭教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安排得细一些,才能真正起到导引作用。如在本课教学中,提示学生用四个“一”来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后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改扩写《卖油翁》,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将听说写相结合。一方面是对课堂成果的温习巩固与延展,另一方面能给学生更充分的创意表达的机会。(作者:山西省霍州市电厂学校 王秋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27期

  • 第2023-06-20期

  • 第2023-06-15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