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网上留下痕迹时,个人信息也许正面临着被窃取甚至被利用的风险。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降低风险隐患的重要手段。据介绍,个人信息泄露之后除了会收到各种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以外,还有个人身份被冒用这类较为严重的问题。同时,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法分子在精准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编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诈骗场景,继而对公众实施欺诈。以下7种主要途径容易泄露信息:日常社交、单据、网购平台、有奖调研、投递简历、打印资料以及“个性化服务”。
下面8个建议助你远离侵害:在处理快递单等含有个人信息资料的文件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在外使用公共网络,下线要先清理痕迹,或者开启隐私模式;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留下个人信息;网上留电话号码,数字间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到;朋友圈晒照片,一定要谨慎,尽量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一般情况下,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家庭信息,身份证号码等不要过于详细;注册各类社交平台、网购平台等尽量使用较复杂的密码;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据《消费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