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原中院坚持把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当做政治任务和兴军强军工程常抓不懈,依托“同心圆”工作法,聚焦“核心”、紧盯“中环”、延伸“外环”,全心全意为官兵及家属排忧解难,全力撑起“解兵忧、暖兵心”的维权伞。2013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涉军案件147件,有效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聚焦“核心” 用情倾注
太原市两级法院强化责任担当,聚焦涉军红色群体“核心”,不断增强做好涉军维权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制定出台《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做好涉军维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涉军维权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破解难点堵点。
以健全涉军维权组织体系为抓手,建成以“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涉军维权合议庭”为主体、“涉军案件诉讼绿色通道”为纽带的涉军维权体系。制定年度涉军维权工作任务,细化工作项目和推进举措,明确时间节点和相关责任人,把任务落实到人、具体到事,积极推动构建党组统一领导、庭室分工负责、两级法院联动的涉军维权工作格局。
太原法院充分认识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扬太原革命老区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带着对革命先烈和对军人军属的深厚感情,聚焦全市涉军红色群体这一“核心”,通过组织干警参观学习、慰问军烈属等多种形式,不断增进用心用情用法做好涉军维权工作的思想共识,切实增强法院干警做好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紧盯“中环” 用心谋划
近年来,太原法院忠实履行司法审判职责,依法惩治侵害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犯罪,加大涉军纠纷调解力度,积极开展涉军司法救助,多措并举筑牢涉军维权工作实践机制“中环”带,有效促进军民和谐、拥军优属。
畅通涉军案件诉讼绿色通道。涉军案件按照“三优先原则”,实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尽快消除因涉军纠纷案件给部队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
设立涉军维权合议庭。全市两级法院成立专门团队集中统一审理涉军案件,目前,全市涉军维权合议庭在基层法院覆盖率为100%。
加大涉军纠纷调解力度。2022年,杏花岭法院冯建军工作室针对涉军案件在诉前化解阶段深耕用力,成功化解5起涉军纠纷。万柏林法院审结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供用热力合同纠纷一案,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审判工作全过程,最终成功调解,有效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积极为经济困难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诉讼费缓减免交和法律援助,持续优化涉军案件诉讼服务。
做好停偿司法保障工作。成立驻并部队停偿司法保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做好为驻并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提供司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受理并审结停偿案件49件,受理并执结涉停偿执行案件6件。
延伸“外环” 用力借势
太原法院坚持优化服务与协调联动相融合,不断强化军地协作,形成涉军维权合力,多渠道延伸维权触角,积极扩大办案效果,拓宽军地协作联动的“外环”涉军维权工作网络。
搭建沟通桥梁。建立涉军维权基地,为部队和军人军属依法维权提供司法服务,实现纠纷最早介入、就近处理、联合化解;与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建立联络制度,设立联络员,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实现双向互动;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退伍退役军人管理台账,签订军民共建公约,定期开展“认亲结对献爱心”活动,积极延伸法律服务触角。
送法普法进军营。组建拥军法律服务团队,将国防动员、军事设施保护、军人权益保障、人防、国家安全等涉军维权法律法规列入年度普法工作要点;常态化组织开展庭审观摩进军营、法律咨询进军营、法治课堂进军营等活动,增强官兵依法办事意识和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的能力;结合军人权益保护普法宣传主题月,选取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典型案例宣传营造涉军维权工作良好氛围。
开展系列慰问工作。走访慰问“军民共建”协议单位武警某部,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持续深化双拥共建。阳曲县一名退役军人不幸遭遇车祸致重伤生活不能自理,为解决该退役军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太原中院向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其结合相关政策做好安置转业工作,并根据相应的退伍军人优抚、救助政策予以救济。经协调最终为该退役军人办理了低保并进行了司法救助。军地携手帮扶保障其及时获得多方救助,助力营造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太原法院充分发挥“同心圆”工作法的机制优势,持续探索、总结提高、拓展深化,切实加强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本报记者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