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的地位愈加提升,使得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我国经济近些年来步入了转型发展时期后,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相较于一般经营性国有企业而言,国有文化传媒企业身上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秀文化继承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的重要社会与政治责任。对于国有文化传媒企业而言,其发展关系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这一顶层设计问题。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股份制、公司制改造的进程,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国有文化传媒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
完善外部市场的作用。竞争能促使公司为满足客户的各类需要不断发展,国有文化传媒公司同样如此。资本市场势必会对我国文化产业造成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凭借资本市场,在分散管理的前提下,能促使一部分效益不高的文化传媒公司的实际运营权发生变化。因此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促使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到国有文化传媒公司之中,加速对其股权进行创新变革。同时,针对国有文化传媒公司而言,在选聘管理人员时应当创建科学合理的聘用制度,促使经理人市场的重要作用得以全面发挥。对于国有文化传媒企业经理人的聘用,不应局限于企业内部,应从市场中广纳人才,丰富企业的人才聘用机制。除此之外,对于其评价同样也应实现市场化,聘用的重点同样不能拘泥于完成何种业绩,而是本着适合企业发展、满足股东需要为基本目标。
完善重大信息公开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必须加快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保证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对现行法律而言,实践是对法律准确性的最好检验,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与法律普及力度,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基本目标。除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外,国有文化传媒企业的信息公开也应受到社会的有效监督。在社会监督的过程中,公众在对媒体进行监督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有效的宣传效应。
二、建立国有文化传媒企业激励制度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讲,企业设立的激励机制共分为四种类型:薪酬激励、绩效考核激励、教育培训激励、职业规划激励。对于企业员工来讲,薪酬是满足员工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绩效考核激励则是根据员工实际工作所创造的效益进行的奖励,是企业成熟管理模式的一种体现,更是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业务能力的综合评价。教育培训激励,则是通过企业安排内部或外部学习,来促进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的一种激励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不是实际的物质激励,但其对员工的实际激励作用更大。职业规划激励,一个优秀的企业,完善的员工晋升通道是必不可少的,在员工个人发展的道路上,为其规划出相应的职业生涯,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形成双赢局面。
完善竞争选聘制度。对于企业人员的选聘制度而言,不同的企业甚至是不同的岗位都有着不同的选聘规则。对于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员工的聘用,不应局限于企业内部,应从市场中广纳人才,丰富企业的人才聘用机制。通过市场选聘员工和经理人可以有效的剔除那些浑水摸鱼的投机者,保证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国有文化传媒企业产权结构的配置
新时代下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复兴。随着我国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目标的提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成为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复兴与国家经济实力、社会文明、政治进步等方面息息相关。我国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种:上海与深圳模式主要是宣传部门负责相应的文化资产管理工作;重庆模式是由第三方文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央和江苏、山东模式主要是财政部负责相应的管理工作。就现阶段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上述三种模式各有各的特色,总的来说,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设计要满足:第一,要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部门来管理相应的文化资产工作;第二,要设计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诸如财政部门、宣传部门等多部门的有机结合;第三,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同时要使文化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监督管理权独立出来。
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分类股权多元化。将股份制改造融入到产业化经营国有文化企业当中,可以增强其控制力和引导力。在国有资本控股的情况下,通常政府仍保持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国内民营资本在我国文化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一些中小型企业还可以让员工进行股份制投入。这种多元化的企业股份制改造,吸引了优质的民营资本来提升国有文化企业股权结构,如温州已颁布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政策,充分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投资,加速文化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使国有文化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及时引进民营企业注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山西影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李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