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5版:综合新闻

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

谨慎看待低价 注意甄别真伪

  “双十一”即将来临,全省各地市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按需选购、理性消费,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对各商家、平台推出的系列促销活动,谨慎看待低价,注意甄别真伪,保持理性消费,切忌盲目囤货。

晋城

  近日,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一是要在正规平台安全购。对于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推送的促销广告,需点击账号查实相关主体信息,切勿在非正规电商平台或不明链接网站购物消费,售后无保障。高度警惕非自营平台的高额返利、红包、中奖付费等链接、二维码,谨防因信息泄露导致资金安全风险。二是理性消费及时验。不要过度沉迷“直播间”的低价促销,过量囤积食品等有保质期限的商品;辨别商家营销“套路”和虚假优惠,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或服务以及来路不明的低价链接,要格外当心,货比三家、理性“按需消费”。三是保留凭证利维权。要持续增强消费维权意识,保留购买商品的页面介绍截图、聊天记录、支付记录、合同等凭证,作为消费维权证据。一旦发生消费争议,及时拨打12315热线或者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搜索“12315”进行在线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晋讯)

吕梁

  近日,吕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一是选择诚信电商,放心舒心网购。网购时,首选证照资质齐全、信用良好的诚信电商平台。认真查看平台内店铺首页醒目位置是否公开营业执照信息、电子链接标识、经营业务相关的行政许可等信息,切勿在非正规电商平台购物消费,以免商品质量或售后服务没有良好保障。二是注重网购安全,谨防交易诈骗。使用安全网络,选择官方网站、App或小程序等进行消费,牢记账户信息安全,妥善设置各类账户密码。高度警惕非自营平台的高额返利、红包、中奖付费等链接、二维码,谨防因信息泄露导致资金安全风险。切勿对个人账户直接转账付款消费,确保合法合规。不要轻信所谓客服、公安、海关等退费退款、账户转移、补交税费等涉嫌诈骗的电话或信息。三是识别网购“套路”,留心虚假优惠。在购物时,认真阅读商品详情、促销规则、售后服务等信息,警惕虚假促销、虚假优惠等行为。同时,要关注商品的退换货政策。四是当面查验商品,核实无误签收。在收到快递或包裹时,当面查验商品,确保商品质量、数量、规格等与购物信息一致,并核实无误后再签收。如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或与购物信息不符,请及时联系卖家或电商平台客服进行处理。五是保留购物凭证,依法维护权益。注意保留购物凭证,如订单号、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如遇到消费纠纷或质量问题,请及时联系卖家或电商平台客服进行沟通协商,也可向相关消费者保护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吕讯)

临汾

  近日,临汾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网络购物消费警示,提示消费者一要慎重理性消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进行购物,避免因为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选购商品前,要理性选择商品,不盲目下单。二要选好购物平台。要选择正规、有经营资质的购物平台。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交易量较大和评价较高的购物网站。在网购之前,要对商品多搜、多查、多对比,从信誉度、成交记录、评价详情等多方面对卖家信誉进行评估,避免购买劣质、不合格商品。三要慎选支付方式。要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支付手段。在网上转账、充值、付款时,尽量选用安全中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确认无误后,再确定付款。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网站,不要轻易输入银行账号密码,不要轻易点击卖家通过短信、QQ、Email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链接或图片,以防误入“钓鱼”网站,或者进入木马程序。四要注意保留凭证。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应该保留好相关的订单、发票、物流信息等凭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维权。收货时发现货物有损坏或货单不符时,要注重保留证据,拒绝签收;退货应注意保留退货凭证。五要依法主动维权。发生消费纠纷时,要及时联系卖家处理,如未能及时解决,可向网购平台投诉;如未能处理,可通过拨打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投诉举报电话进行投诉或举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李惠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2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