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在我国,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不仅指明了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而且明确了现代教育理念,由此核心素养愈发成为需要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通过义务教育的学习,青少年的心智逐渐成熟,然而进入高中的青少年在形成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迷失方向。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未来的育人理念产生了新的影响,更加强调培育全面发展的人,高中思想政治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更要与时俱进,根据核心素养中的四个维度整合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对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进行说明前,要先明确核心素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等理念基础上的深化,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要求、满足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拥有的能力和素质。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说明,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与不同学科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不同课程中形成个性化的能力和品质。
二、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一)教学内容简单浅显。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该整合、协调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照搬课本内容甚至直接诵读教材内容,对教材的内容没有进行深度解读和延伸拓展,在讲解过程中没有把科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难免由于其抽象性而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无法真正地体会理论知识的社会作用和实用价值,无法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正确树立三观的方法和内容。
(二)教学方法单一。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讲解会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浅显、总结不到位,再加上面对高考的压力,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为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要求的教学目标,往往会循规蹈矩地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只进行盲目的课本知识讲解而不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简单。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比较落后,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方面。一方面,评价标准不全面。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排名,“唯分数论”是大部分老师的评价方式。学校只进行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缺少了形成性评价,就会轻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呈现的学习状态,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由此最终导致只培养出“考试机器”;另一方面,没有考虑核心素养的评价。
三、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激发学习热情。高中时期的孩子,身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充满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同时亦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授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核心素养为方向,采取适宜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师生共同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对进步大和进步快的同学,给予口头和物质奖励,从而促进其长期进步;对每个方面都表现优秀的同学,适时给予奖励以促进其不断向上;对于学习态度好的同学,也要进行褒奖并进行方法指导,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赋分,定期总结归纳学生的阶段性成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整合教学内容。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偏向于知识的灌输,难以实现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主动打破只围绕教材讲授知识的局面,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深挖其价值,促进学科本身与实际生活、学生经验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其实用性。虽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自身的科学体系。但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需要的知识点,实现理论知识和学生需求的平衡。同时要关注时事热点,及时在课堂中引入时政事件,赋予其时代性。
(三)更新教学方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立足学生需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高中生有较强的自学意识,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积极热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的思辨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冯玉存.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教育,2022(23):22-24
作者: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贺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