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教育园地

浅议人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语文课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人文精神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语文课被当成“纯工具”课程,功利化严重,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正确认识人文素养对高中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准确定位。其中人文性至关重要,关系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精神是一个古老而不失时新的话题。尽管人文精神与品德教育在本质上相似,但品德教育注重提升思想境界,而人文精神教育更专注于促进个体自我发展,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将语文课变成纯粹的“工具”课,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导致人文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过度追求人文精神教育的同时,将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削弱了其训练功能。实际上,语文学科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避免过度强调知识传授,也要防止过分追求人文精神,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加强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要从课堂入手,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功利化,背记知识点,单纯追求分数,将语文学习套路化、公式化。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想教,费力不讨好,学生愁眉苦脸,教师怨声载道。这是因为语文教学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我们先不要急着讲解课文,可以先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相关片段,学生很快就能对课文有直观印象,利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红楼梦》这部小说,其中的人物关系、重要情节让学生了解,引导学生去阅读这部小说,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感兴趣,进而对语文课堂感兴趣。

二、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特别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例如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会为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精神所感染;我们读曹禺的《雷雨》,不仅会对鲁侍萍、鲁四凤的悲惨命运有所同情,对周朴园说不清楚的忏悔有些许理解,我们会对人性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读懂人性。我们不仅是要让学生记住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读懂文本背后的现实意义。

三、阅读经典,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品味

  经典文学是文化的精髓。现代社会,智能化、碎片化的各种信息充斥在学生周围,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数量甚少,人文素养更无从谈起。娱乐节目、快餐文化对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手机代替了书本,游戏中的文化知识给青年一代造成极大误导。一些所谓“历史电视剧”,扭曲经典,歪曲事实,危害之深。走进经典文学已刻不容缓。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学主要依赖学生自身的积淀,而不是由他人灌输来获取知识,因而人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和场所,大量报刊、杂志、节目、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和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教师有意识地从中选取一些有丰富情感性和人文性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而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教学中,应当贯穿一些文学作品的阅读。诸如鲁迅、巴金、茅盾、郭沫若、曹禺等文学大家的作品应让学生都有所涉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典作品不仅要读,甚至要精读、细读,反复琢磨,细心体味,定会受益匪浅。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理想和信念的人,而语文教育作为最具人文性的教学领域,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精神上的充分发展。当学生的智慧、心灵和情感得到充分发展时,他们将更好地领悟中国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性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高中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在高考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当博览群书,学高为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做学生的引路人。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让语文教学变成人文教育、品格教育,让语文教育成为“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贺亮中.情感教育推进人文性滋长[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6):12.

  作者:山西省河津中学 杜小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