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晋能控股装备集团成庄矿(以下简称成庄矿)以创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为契机,对矿井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的具体做法和根本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提炼了“三化十法”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其中“三化”是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十法”是指教化法、物化法、感化法、训化法、升化法、变化法、激化法、细化法、严化法、同化法。
“内化于心”,就是让安全理念入脑入心,使“安全第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员工的心中,成为内心自觉,实现认知、认同、内化。文化建设,核心是“文”,关键在“化”。成庄矿将“内化于心”置于首要位置,包括“教化法”“物化法”“感化法”“训化法”四法,重视建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从而培育员工的思想安全,并依托一系列安全理念内化的方法、载体,促进员工对正确安全价值观的认同。“教化法”主要是以教育引导为载体,通过实行岗前教育培训、日常教育引导、安全算账对比、不放心人帮教、事故案例教育、文化活动熏陶、手指口述确认法、安全教育诊断等具体方法措施,向员工渗透正确的安全观。“物化法”主要是在井上下精心设计安装文化橱窗、灯箱集群,使安全文化宣传阵地从井上延伸到井下、从工业区延伸到生活区、从大本营延伸到边远井区,通过精美靓丽的外显安全文化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感化法”主要是通过标杆集体带动、示范员工引领、真情服务感化、情感激励鞭策、理念故事启发等,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用正面激励的办法感化员工。“训化法”主要是通过定期组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素养。
“固化于制”,就是将安全意愿、意志外化为制度规定,把安全理念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这种制度是在认知、认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文化的制度。“固化于制”包括“升化法”“变化法”“激化法”三法。成庄矿坚持从制度和机制层面落实“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思想,使安全理念的贯彻实现了制度化、长效化。“升化法”主要针对矿井产能、生产条件、员工队伍等不断发生的变化,持续进行系统升级改造,不断推进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有效提升矿井安全系数。“变化法”主要是遵循“创新是安全管理的不竭动力”的原则,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实现安全管理无“为”而管,无“为”而控,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激化法”主要是用“激”中生智的办法,在安检队伍、瓦检队伍、班组长队伍建设上做足功课,锻造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员工,用强有力的现场管控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外化于行”,就是要让大家一致认同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切实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动上、贯彻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安全文化建设的好与坏,关键取决于执行是否卓越,是否把文化落实到现场、兑现到岗位、精细到行为。成庄矿以打造卓越执行力为出发点,探索形成了“细化法”“严化法”“同化法”共三种“外化于行”的方法和措施,推动理念和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现场、兑现到岗位、精细到个人,促进了员工的“知”“行”统一。“细化法”主要是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对每天、每人、每处、每物的精细化管控。“严化法”主要是将“严格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黄金定律,贯穿在矿井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同化法”主要是创建了适合高瓦斯矿井实际的“安全堡垒工程建设”运行机制,坚持做到党政齐心、齐抓共管,共筑安全大堤。
十余年来,成庄矿始终坚持推进并巩固深化“三化十法”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有效增强了员工践行安全文化的高度自觉。一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逐步成为该矿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并能够将良好的安全观念、行为习惯自觉地支配和作用于安全生产全过程,使安全文化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推进作用。二是全员安全技能和安全素养不断提升,涌现出了像张晨光、连永强等一大批适应矿井智能化建设的高技能人才,以及敢抓敢管的安全监管人员和互相监督、持续改进提升的岗位人员,形成了提技能强素质、人人争上安全岗的良好氛围。三是形成了瓦斯预警机制、安全信誉机制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真正将“精、细、严、实”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实践当中,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四是发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作用,形成了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抓安全的良好习惯,助推矿井管理水平持续改进、螺旋上升,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每年都超计划完成,为能源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五是成庄矿受邀参与了《省级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的起草工作,参与了省内、国内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指导、评比工作,矿井形象进一步提升。目前,成庄矿已保持了连续21年安全生产长周期,是集团公司,乃至全国煤炭系统的标杆。
事实证明,成庄矿“三化十法”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来源于安全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安全生产,方法设计是科学的,管理逻辑是贯通的,成果成效是显著的,经得起实践检验,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刘庆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