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生代企业家已经陆续接过家族和企业的代际传承,逐步成长为推动创新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新生代企业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新生代企业家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新生代企业家;培养成长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梯次培养,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推动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
新生代企业家是青年人才中的重要群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宗族继承型,即创业二代、三代;第二类,自主创业型,即凭借自身核心技术获得市场认可。本文所指的新生代企业家主要指第一类。
一、当前新生代企业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程度较高,但掌控全局的经验不足。新生代企业家大部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但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实战锻炼和实践经验较少;对全球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大形势,以及相关经济政策的把握能力略显不足;在战略思维、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等方面缺乏独道眼光。
(二)管理理念先进,但自身影响力不够。首代企业家的创业动机主要是生存需要,为了改善生活和获得财富。而新生代企业家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传承家族责任和获得成就感。在管理理念方面,其更注重员工人文关怀和新技术研发;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更重视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分享意识。但与首代企业家相比,新生代企业家在社会影响力和内部管理权威上明显不足。
(三)参政意识踊跃,但政治归属感不强。在政治素养方面,新生代企业家同样认为良好的政商关系非常重要,但更加侧重从制度层面来处理政商关系。新生代企业家愿意参与政治活动,但其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与父辈相比明显较弱,在新生代企业家中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只占较小的比例。
二、加快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是政府融入新生代企业家培养计划。在各民营企业家族式培养接班人的基础上,相关部门有计划地把新生代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纳入到人才工作规划中,依托党校、高校等,分期分批进行轮训。组建由优秀企业家及金融、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士参加的导师团,进行传帮带培养,逐步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二是优化新生代企业家的成长环境。打破限制,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与国企公平竞争。在特殊时期,浙江迅速开展“深化‘三服务’、助企开复工”专项行动,驻企服务专员迅速下沉一线,帮助企业化解困难和解决问题,服务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三是落实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要双向建立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守住交往底线,防范廉政风险。民营企业家要积极与各部门沟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二)建立政治关心机制,加强核心价值引领。一是突出政治关怀。吴兴区历来关心新生代企业家群体的政治成长,利用多种渠道切实提高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影响力。对新生代企业家队伍中的优秀分子予以优先考虑、积极推荐,逐步增加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比例;二是引导向党聚集。注重培养向党组织靠拢的新生代企业家,重点联系掌握一批政治上有觉悟、社会上有影响、发展上有贡献的优秀新生代企业家,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新生代党员企业家队伍;三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相关部门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主题教育、红色教育和国学教育,培养新生代企业家爱国爱家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将新生代企业家的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从商业价值观到道德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进行融合培养。
(三)建设成长平台,拓展人才成长空间。一是加强制度设计。以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抓紧制定新生代企业家培养计划,为新生代企业家量身定制企业家培训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尝试互教互训互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搭建空间载体。各部门积极搭建各类沟通和交流平台,切实为新生代企业家提供抱团发展的机遇,达成创业创新的共识,拓宽展现个性的空间。针对柔性引进的高级人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强化组织建设。建立新生代企业家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加强新生代企业家联谊组织建设,注重吸纳优秀新生代企业家。定期举办“导师”与“青苗”企业家交流座谈会,推进老企业家丰富的经历经验与新生代企业家活跃的创新思维进行融合汇通。同时,充分发挥新生代企业家联谊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各企业家传递政府的政策信息,并及时回应企业家的需求与反映。
作者:中共湖州市委党校吴兴分校 施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