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同时,新课标强调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融入新课标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数学概念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和问题解决。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创设情境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将抽象概念置于生动的实际情境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以“函数”概念为例,教师可以设想一个实际情境:“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需要计算不同产品销售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产品销售量变化时利润的变化情况,进而引入函数的概念。例如,当销售量增加时,利润也随之增加,这反映了函数的一种映射关系。通过这种实际情境的引导,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本质,即一种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概念的探索和应用中来。情境化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函数的概念,还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函数思想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开展活动,探索概念
开展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又一重要策略。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和理解数学概念。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实际操作、观察实验或小组讨论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数学概念的规律和性质,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导数”概念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探索不同函数导数的变化规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函数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导数与函数变化率之间的关系。例如,当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大于零时,函数在该点附近呈现递增的趋势;当导数小于零时,函数呈现递减的趋势。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与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导数的意义,即描述函数局部变化率的数学工具。这种活动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导数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注重联系,构建网络
数学概念之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揭示这些联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对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将新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关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化、有机化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就能够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以“三角函数”为例,当教师开始讲解这一概念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已学知识,如角度、相似三角形等。通过回顾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与三角函数的初步联系。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将三角函数与其他数学概念如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进行关联,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三角函数的值与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平面向量的旋转来解释,而三角函数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则可以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来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步构建一个关于三角函数的丰富知识网络,实现对这一概念的全面理解。
四、强调本质,深化理解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强调本质特征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揭示核心属性和基本规律,提升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数列”为例,教师重点分析其本质特征,如通项公式、递推关系等,促使学生清晰理解构成和变化规律。同时,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探索数列在计算存款利息和物品排列中的应用,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列概念,并提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提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邵耀荣.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J].高考,2023,(02):45-47.(作者: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校 薛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