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玲
摘要: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必须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现实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中国式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建设蓝图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当前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总领,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建设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包括“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战略高瞻远瞩,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社会的重要主体之一。乡村作为农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实现其振兴和发展是推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抓手。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谋而合,从而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赓续路径
(一)坚持乡村产业振兴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技术与创新,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加强文化建设以筑牢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要关注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认真宣传,以先进的文化思想武装人民群众,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略,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体验,最大限度发挥文化交流的正向效应,筑牢人民群众的精神之基。必须要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中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传播正能量。
(三)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一任务作为突破口以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首先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来,为农民提供参与公共服务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乡村建设的完善、乡村产业的发展、乡村文化的建设都不同程度改善了乡村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乡村人民的收入水平,迈出了共同富裕的步伐。
(二)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同乡村振兴密切相连。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稳定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保障脱贫攻坚成效。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具有内在的联系,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当作主要任务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有利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是振兴发展的有力保障,能有效地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24(01):4-8.
[2]李星,王凯豪.共同富裕导向下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J].农业科技通讯,2024(01):4-7.(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