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踪墨痕

太原与汾河

  

谭曙方

  汾河,于太原而言,是一条发光的玉带。这不是我说的,是卫星影像的图语。其由西北徐缓横流而来,继而于太原胸前洒脱垂落,宛若一条温润且发光的玉带。由此,在这玉带两侧,太原便有了河东与河西之分。
  古人云:人杰地灵。其实应该是地灵人杰。河流简直就是大地之魂所在,正所谓有河则灵。我们的先辈逐河而居,更进一步而言,是择河而居。汾河昼夜不息的流淌展示了神一般的力量,她滋养了太原人,使择其而居的太原人愈发灵动。汾河穿城而过,让太原如此润泽而丰满。
  天赐汾河,太原与汾河相融无间。太原还有个别名——龙城。我生于斯,长于斯,身处其间,却几近忘却,这座依仗汾河而存续繁衍的城市,已然历经2500余年岁月。因地灵人杰,在宋朝,晋阳城曾遭火焚、水淹,然被汾河赋予的品行难以更改,绝不背离汾河而去,而是勇敢聪慧地从头再来。历经千年,终又耸立起一座更为伟岸而又具有活力的城池。
  与其说“汾河流水哗啦啦”是山西人对汾河的颂赞,不如说此乃汾河自身所带的韵律。“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杨素波”,汉武帝的《秋风辞》于哗啦啦的水面上漂流两千余载。至今,我仍能听闻其断断续续的余音。每当漫步于太原汾河景区,我常沉醉其间,流连忘返。昔日“万木万粮下汾河”的航运图景,沉淀于内心深处。因知晓汾河的身世,故而爱得深沉,亦对其未来怀有憧憬。
  借由航拍摄像,我惊叹地领略着太原汾河夜景,仿若化身一只飞鸟,俯瞰着一条璀璨天河,熠熠闪烁的灯火,顽皮地眨着眼睛。汾河水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如梦如幻。
  这是一条由北向南流经家乡的发光玉带,是一曲天然浑厚且悠扬的乐章,河面有翩翩舞动的白鸟,而河岸林荫深处飞旋而出、头戴彩色头盔的骑者,流线型地掠过,恰似一只只贴着河面滑翔的飞鸟。
  汾河,是太原的一部史诗,是一条流动的历史博物馆,两岸的所有,皆为她的展品。


  桥,起初仅是太原河东、河西之间的一条通道,几无装饰之意,更遑论审美之雅韵。百年以前,汾河具有可观航运能力时,流经太原城的这一段大抵是没有桥的,过河需靠摆渡。从老照片中观之,上世纪30年代,汾河太原段曾有一座简易步行桥。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带我们站在迎泽大桥东侧,指点解说:“你们留意看,右边那座低矮的桥,是日本军侵占太原时建的‘洋灰桥’,左边这座横跨汾河、雄伟壮阔的桥,是我们1954年建成的迎泽大桥。”日后方知,迎泽大桥当年竟享有“华北第一桥”的美名。
  日军建的那座“洋灰桥”是单行道,仅有一辆大卡车的宽度。但就是这座不起眼的“洋灰桥”,却是当年汾河流经太原段唯一能走汽车的桥梁。这真是太原与汾河的一个烙印。1996年,新迎泽大桥启动建造时,抹掉了这个耻辱标记。之后,每当我过迎泽大桥时,还会不时地瞥一眼桥北“洋灰桥”曾经的位置,虽然它没留一丝一毫的痕迹。它仿佛没存在过一样,被宏伟的迎泽大桥所覆盖。然,我也曾想,倘若留它在迎泽桥一侧又有何妨?那样,这座全长700余米、数十个孔洞的钢筋混泥土“洋灰桥”,就成了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罪证。它以灰暗低矮的姿势爬在汾河水面,给太阳看给月亮看,给无数过往的行人看,也会芒刺我们的双眼。如此,它就是汾河天然博物馆陈列的一个战争遗物,与漂亮阳光且矗立于和平之中的迎泽大桥形成巨大反衬,战争与和平在此由两座桥梁定格,展览给即将走来的2025二战胜利八十周年看,展览给全世界看。如同德国柏林欧洲中心广场那座被炮弹削掉尖顶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与旁边的八角型新教堂并列在一起一样,让人类反思战争与和平。当这个意念从潜意识深处冒出来时,我甚至有些亢奋,但随之即被一声叹息所冷却。
  如今,穿行于双向8车道的迎泽大桥时,往往令我忽略脚下乃一座桥,而更似置身于一条宽阔的公路之中。而城南的景观步行桥——跻汾桥,双弧型交叉,被太原人称为汾河水面的摇篮。当我远望如大雁展翅般极具动感之美的南中环桥时,便可尽情享受一番视觉震撼......有人言,大部分太原人说不清太原共有多少座桥,我亦如此。近来,通过新闻得知,在北面尖草坪区净因寺旁,即将动工兴建一座仿古五孔的净因桥。从设计图案看,净因桥古朴而又典雅。
  一座又一座造型各异的跨汾河大桥,于我眼中,便是太原人为汾河制作的珍珠项链。汾河流经太原,福泽家乡,这众多的桥梁恰似悬空的祥和彩虹。一座桥,亦是一个立体的纪念。倘若您乘一艘游船,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座又一座桥便会飘逸而出,迎面而来,请留意您的帽子,否则它会随风不翼而飞。
  汾河,这条发光的玉带,出太原一路向南,汇入黄河,奔流向蔚蓝的大海
......
  作者系山西省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出版有诗集《黄河哟》《黑色畅想》《大地之子》《神话的星空》,散文集《雨中柏林》《穿越勃兰登堡门:回首德意志》《孤旅幽思》《心灵的真相》《梦海探秘》,长篇纪实文学《飞越太平洋:聚焦西亚斯中美教育合作》《圆满人生》《时代的肖像》《六福客栈》(与张石山合著)《探秘西亚斯教育》等
  主编出版有《新语文名家散文精选》《龙潭文丛》《值此青绿》等系列丛书数十部
  曾获冰心散文奖、诗刊社新世纪诗歌大赛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大赛奖、中国副刊奖、西部散文选刊奖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08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