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巍 张媛媛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它在加速农业农村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新质生产力犹如一股强劲的驱动力,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保护优美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人才短缺、资金不足、产业融合不足等困境的分析,科学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和引进人才、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产业融合等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现代生产力形式,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然成为乡村振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将新质生产力有效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能够发挥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保护优美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一)推动农业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种子,增强了其抗病虫害的能力,这不仅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有助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可以有效延长产业链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此外,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水平,进而推动农产品市场化进程和品牌化建设。
(三)保护优美生态环境。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得以减少。同时,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从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促使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与创新精神。为此,它激励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深化,进而增强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与市场竞争力,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也迎来了显著的提高。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困境
分析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人才短缺、资金不足、产业融合不足等现实困境,这些现实难题正阻碍着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活力的整体步伐。
(一)人才短缺。乡村振兴亟需大量人才的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地区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不足,这限制了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有效应用。
(二)资金不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当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三)产业融合不足。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从整体上看,当前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新质生产力与农村产业的结合不够紧密,导致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效果不明显。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
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强力驱动,它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铸魂立心”“稳固根基”与“提升效能”的关键角色。
(一)培养和引进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农村地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这包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提升当地居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二)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与农村经济特点相适应的信贷模式,例如小额信贷、农业保险以及针对农村创业者的专项贷款等,从而为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等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推动产业融合。“要素高配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要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与传统农村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和潜力。通过这样的融合,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拓展农村的产业链,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拓宽融资渠道以及推动产业融合等对策,才能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侯冠宇,张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06):13.
[2]杨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与基本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24(04):33.(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