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南宁通信中心 钟争艳
摘要:水上安全通信业务依赖于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应对复杂多样的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威胁,水上通信领域逐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保护传输数据的安全,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确保通信渠道的隐私性,同时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对通信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和防护。此外,结合区块链技术增强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进一步保障水上安全通信的可靠性。
关键词:水上安全通信业务;网络安全;技术防护
在全球航运和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水上安全通信业务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渗透和网络化进程的加速,水上通信业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包括网络攻击、数据丢失以及恶意软件的传播等。这些威胁在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中愈加复杂化,迫切需要从技术与管理层面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
一、水上安全通信网络的现状与挑战
(一)水上安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海洋经济迅猛增长,海上安全形势愈发紧张,水上安全通信正日益成为海上航运安全、应急救援和海洋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到现代化的卫星通信,水上通信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为海上航运提供了更为稳定和高效的通信保障。然而,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网络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显现,水上安全通信的网络面临的挑战也愈加严峻。
(二)网络安全威胁的多样性
水上安全通信网络的安全隐患已突破传统网络攻击的界限,通信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网络安全领域面临多样化威胁,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数据泄露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船舶与岸基之间频繁交换敏感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传输安全尤为重要。此外,由于海上通信环境特殊,网络覆盖不全、信号弱等问题也使得水上通信的安全性更加难以保障,尤其是在海域较为偏远或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
(三)法规与标准的不完善
尽管国际上对于水上安全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已有一些相关法规与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法规的不完善与执行力度的不足依然是一个突出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虽然提出了关于海上通信安全的相关指导意见,但由于各国的执行标准和监管力度差异,使得全球水上安全通信的网络安全问题难以得到统一解决。此外,行业内部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差异也导致了安全防护技术的实施不到位。
二、解决水上安全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技术防护与安全监控系统建设
面对水上安全通信网络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加强技术防护是提高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首先,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机制,确保通信内容在传输过程中的隐私性和完整性。其次,建立实时的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对通信网络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同时,增强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基础设施,提升网络的抗攻击能力。此外,加强船舶与岸基的网络隔离,减少不必要的系统连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攻击的风险。
(二)提升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
水上安全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并非仅靠技术手段就能实现,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因此,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与技能的精进,对通信网络安全具有关键意义。定期举办安全培训,加强船员和岸基工作人员对常见网络安全威胁的认知,推动他们对安全防护措施的执行积极性。同时,持续进行模拟演练不可或缺,助力从业者提升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水平,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挑战。
(三)增加等级保护认证,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规范
为了进一步提升水上安全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等级保护认证,并建立系统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规范。根据国家网络安全要求和行业标准,水上通信系统应实施等级保护,按照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划分不同的安全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等级保护认证,能够有效识别和防范不同层次的安全威胁,确保网络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全面的保障,特别是在数据存储、传输以及访问控制方面。此外,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规范也至关重要。这包括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范、加强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规范中应明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及责任分工,确保在出现安全隐患时能够快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同时,规范还应涵盖对通信设备、终端以及系统的安全配置要求,确保每一环节的安全防护做到位。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为水上通信网络提供全面的保护,还能有效促进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漏洞带来的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上安全通信业务网络的安全性不仅关乎船舶航行的效率,更直接影响海上经济与人身安全。面对多样化的网络威胁,加强技术防护、提升人员意识和增加等级保护认证等是不可或缺的应对措施。水上通信的持续发展,需要在安全保障与技术创新中找到平衡,确保航运与救援在安全环境下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孟丽莉.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问题及保障策略[J].通讯世界,2015(6):9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