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 马佩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语言文字之美。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掌握基本的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通过对学生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应遵循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教育导向、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教学手段等原则,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辅助学生阅读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相对是比较直接的,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表述和想象,对于那些远离小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阅读文本,小学生难以进行深刻明确的认识,因此创设一个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小学生在情境中将自身带入阅读文本中去,由此实现小学生对于文章情感内涵和主旨大意的深刻理解。语文阅读内容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积极寻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通过教育教学手段实现教学难度的解构。例如,教师在进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时,部分小学生因为没有见过小蟋蟀而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语言的讲解,很难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更难以将自己带入到蟋蟀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将文章情境进行模拟。先用课件向学生们展现蟋蟀和大黄牛的样子,带领学生们想象,如果自己是一只小小的蟋蟀,面对山一般大的黄牛,会有什么感觉?再跟随红头蟋蟀的视角,从进入牛肚子开始,随着牛的反刍进行几个胃的巡回旅行,最后再在青头蟋蟀的帮助下逃脱。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想象帮助学生认识牛的身体结构,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代入理解。从而实现对文章中牛吃草反刍等科学知识和坚持不懈努力求生的文章主旨进行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二、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科目的教学在普遍教学模式下,都只停滞在教室课堂上,教学手段和方法难免陈旧,并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应当根据阅读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调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期实现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促进。例如,教师在进行《纸的发明》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课文中讲述了我国造纸技术的发明过程,从龟甲和青铜器刻字,到竹片帛书,再到后来造纸术的产生和发展。教师可以准备竹简、丝帛等物品为学生们进行展示,让学生们感悟在纸张诞生之前,文字的书写记录是如何地艰难,再由此体悟到纸张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卓越贡献。教师可以准备简易的造纸工具,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尝试进行简单造纸技术的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用自己制作的纸张尝试使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和认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搜寻资料,了解在纸张出现之前,人们都用什么作为书写材料,为什么纸张成为最终的选择等等。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和相互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实际的教学项目为依托,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和研究,从而实现对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三、利用思维导图,理清阅读逻辑思路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主要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个类别:精读课文普遍篇幅较为精练,需要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而略读课文普遍篇幅较长,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的锻炼。在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时,由于篇幅长、生字多等特点,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抗拒心理。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引入其中,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阅读逻辑和技巧,从而实现阅读效果和质量的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梅兰芳蓄须》这篇略读文章时,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几分钟的速读时间,然后让学生们对文章主要元素进行提取,如文章主角、时间地点、重要事件和最终发展等等。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都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再根据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地实现对长篇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行文章主旨大意的学习。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思路和技巧,实现阅读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学生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有效实现由“图”入文,创设思维“链”的作用,从而达成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14.
[2]谢维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要义与战略取向[J].北京:人民教育,2023(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