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7版:探索

古诗词鉴赏教学浅析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健康西街学校 蔚丽娟

  古代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中阅读与鉴赏的重中之重,也是中考必考题之一,因此诗词鉴赏教学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点之一。下面我将个人在诗词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策略、个人想法做简单的分析。
  一、解读考纲,明确考点
  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查内容,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像、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具体到诗歌题目设置,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1)在重点字词上设置考点,要求能够读懂关键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2)在理解形象(意象)上设置考点,要求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3)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诗歌的意境美;(4)在体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5)在表达技巧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义;(6)在内容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实际,发现问题
  学生由于平时阅读诗歌数量少,诗歌鉴赏知识匮乏,而造成鉴赏能力较差。造成学生面对诗歌无从下手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解读失误和表达失误,具体表现在:(1)没有读懂诗意,学生大多不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题目注释、作者及朝代的暗示,往往望文生义造成解读的失误:(2)不具备相关知识,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不注重理解、分析、鉴别、评价等能力层面的东西,使得面对题目无从下手:(3)不会借助语境,多数学生对于题目就词解词、就句析句,丢弃了诗歌的整体分析:(4)不会推敲题目:(5)不会恰当表达,有的学生知道诗歌的意思是什么,但表达不准确不恰当,造成内容分析笼统。
  三、总结概括,形成策略
  针对以上平日学生在诗歌鉴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一)审清题意
  在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题时,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从题干分清题型,获取暗含信息,明确其指向性。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题: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题中的第一问实际上就是要写出有哪些“羁绪”,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最后三联诗句的内容。第二问要求赏析首联写法上的特点,实际上就是问怎么写的,我们由此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入手进行思考。首联第一句是写景:秋风飒飒,万物萧萧,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依杖水”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出句是因,对句是果:前句写景,后句抒情。由此可得出答案:(1)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想思;(2)以“羁绪”领起全篇。
  (二)理解诗句
  炼意的技巧。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摘录一联,将你的理解批注在表格中。
  题中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答案为: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批注:“争”“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湖边所见的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三)联想迁移
  古代诗歌鉴赏,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激活知识,在思维的发散和聚合中实现迁移,完成对诗句的品味、感悟和理解。
  例: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问题: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用简要风格。本题的设题角度是从诗歌的风格特征切入。鉴赏本诗的关键就是抓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杜甫的诗风,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解题时学生可联系课本中学过的杜甫的《登高》《登岳阳楼》等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是怎样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再紧扣题目中的注释和诗句分析诗歌的风格特征。
  (四)对比阅读
  古代诗词对比阅读的答题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异同点:对比阅读的核心就是寻找两首诗词的异同点,这可以通过比较诗词的主题、情感、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实现。(2)理解诗词背景: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风格等,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找出异同点。(3)抓住诗词意象:意象是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阅读时需要特别关注两首中的意象,分析其相同和不同之处。(4)品味语言特色: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富有韵味,对比阅读时要仔细品味两首诗词的语言特色,如炼字、修辞、节奏等。(5)把握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对比阅读时要深入体会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异同。
  例: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问题: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杜少府之任蜀州》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为送别之作,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思想感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对比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并深入体会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异同。[答案]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五)学会表达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外化,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多多少少会有些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一旦述诸语言,学生的理解却往往在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应当训练学生在表达时树立三种意识:求实、完整、通畅。
  未来的古代诗词鉴赏教学,应当是在尊重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时代相结合的新路径,让古典之美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应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引领学生在古代诗词的海洋中遨游,共同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古典诗词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滋养每一颗年轻而渴望的心灵。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6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