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7版:探索

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 尚阿惠

  摘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个人和社会有深远影响。班主任在此阶段作为关键引导者和监督者,其德育管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实效性
  高中教育中,德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学生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塑造,还直接关联着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及社会文明进程的推进。然而,在实践层面,高中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上遭遇了多重难题,诸如德育内容与方式滞后、家校协同机制不完善、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
  一、构建生涯规划引导,助力学生品德成长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职业选择,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明确责任与奋斗目标。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认识各职业所需的道德品质,激励其在生涯规划中培养品德。可通过组织“职业体验日”,让学生参观科技企业,感受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进而思考从事科研工作的道德要求。随后进行职业兴趣测评,帮助学生明确兴趣与优势,并了解各职业所需的品德与技能。最后,举办“我的未来蓝图”演讲活动,学生阐述个人目标及品德发展计划。
  二、设立班级德育日志,记录学生品德轨迹
  品德培育是教育的核心,建立班级德育日志制度有助于记录和追踪学生品德成长,及时发现亮点与问题。班主任应规划德育日志的内容和形式,明确记录要点,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班级活动参与情况以及与同学的互动等。在记录时,应关注细节,如学生在大扫除中主动承担艰难任务,表现出责任心和勤劳,或在同学遇到学习困难时主动帮助,展现友善与互助精神。同时,对于不当行为,如与同学争执或违反规定等,也应客观记录。班主任可定期组织学生分享和讨论德育日志,每周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鼓励学生剖析背后的品德因素,引导其改正不良行为并弘扬优良品德。
  三、组织小组互助活动,促进学生品德共进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学业和个人发展的双重压力,仅凭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德育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能在实践中互相借鉴和扶持,提升品德。班主任可根据学生性格和学业水平合理分组,确保优势互补。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策划活动为例,学生需要合作策划班会的内容、形式及安排。擅长写作的学生负责撰写演讲稿,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时间安排,沟通能力好的学生则协调资源分配。
  四、结语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的德育管理至关重要,班主任肩负着重要责任。在当前社会变革中,传统的德育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挑战。学生个体差异和信息时代的冲击,要求班主任创新德育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建胜.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方法分析[J].学周刊,2023(21):166-168.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6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