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4版:视野

“八维融合”模式下党建引领民航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 郑华

  摘要:本文围绕民航业安全管理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八维融合”党建新模式,旨在通过协同力、文化塑造力、人才培育力、监督约束力等内生动力,以及战略导航力、绩效激励力、创新驱动力、执行落实力等外在驱动力,形成党建与业务的双轮驱动,助推民航安全管理质效全面提升。文章强调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为民航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党建引领;八维融合;安全管理;民航强国

一、民航业安全管理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理念深度不足

  当前,部分民航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强调党建与安全管理的融合,但在理念层面尚缺乏深刻认识。党组织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和举措时,通常过于宏观,难以与一线业务需求紧密契合,导致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各自为政”的情形频现。同时,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建在安全管理中的引领功能缺乏系统理解,将党建工作视作“政治任务”或“形式化活动”,难以将党的政治与组织优势转化为安全管理核心功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缺少有效衔接,融合理念尚未深入人心,阻碍了党建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挥。

(二)组织运行机制与考核体系不健全

  在组织运行机制层面,一些民航企业缺乏将党建与安全管理进行统一规划、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与沟通渠道往往存在重叠或空白地带,难以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由于管理流程较为复杂,各层级间的责任边界亦不够清晰,不同业务部门在执行安全措施时常出现协调不畅或责任推诿的情况。同时,考核与评价体系尚未能充分体现党建与安全管理融合的价值,一些企业仍仅以经济指标或运营效率作为核心评估要素,对安全质量与党建成效的关注度不足,难以激励员工在安全工作中持续保持高标准与高要求,企业整体安全风险防控的执行力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三)人才培养与创新动力不足

  在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方面,部分民航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队伍建设规划,一线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党务培训缺乏有效衔接,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成长空间。由于传统观念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视度不足,一些企业对于安全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缺乏持续投入与战略性布局,难以有效跟进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的演进。此外,对于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吸引与留用机制也不够完善,年轻骨干员工在业务锻炼和党性锻炼上难以获得同步提升难以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党建引领下的“内生动力”塑造安全管理新风貌措施
(一)构建行业“安全共同体”,打破界限壁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要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党建引领工作,民航企业应积极构建跨企业、跨部门的“安全共同体”,通过定期举办安全合作论坛,分享管理经验,形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协作网络。同时,组织跨企业联合应急演练,提升行业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还需共建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安全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在构建“安全共同体”的过程中,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则以身作则,成为安全管理的先锋模范。

(二)融入安全文化,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民航企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将党建工作作为引领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通过精心策划并举办“安全文化生产月”“党员安全示范岗”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企业党委积极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党员员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创作安全文化作品,积极参与安全知识竞赛,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全体员工中深入人心,将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为民航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党建引领和思想保障。

(三)建立行业“安全人才蓄水池”,培育管理精英

  依托党建平台,民航企业可以建立“党建安全人才库”,通过“师带徒”“安全技能大赛”等方式,为党员干部及全体员工提供广阔的学习与成长舞台。一批批业务精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安全管理精英从梯队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同时,企业还应注重与国际先进安全管理企业的经验交流,持续引进优秀人才和技术,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四)构建全面监督网,确保规章严明执行

  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行业监管要求,谋划构建覆盖全行业、多层次的“安全监督网”。通过设立“安全监督专员”、实行常态化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不断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安全吹哨人”等机制和措施,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不断加强对安全风险的持续评估与动态预警,利用基层党建队伍持续推动双重预防机制与SMS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通过严格管控重大安全风险、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切实加强重要系统、薄弱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三、党建驱动下的“外在驱动力”推动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一)实施“安全+战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战略定位,紧跟航空业发展趋势,结合公司战略定位,制定“安全+”战略蓝图。通过定期召开行业安全战略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分析安全形势,确保安全管理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引领行业安全管理方向。

(二)优化“安全绩效奖”,激发员工积极性

  为激发员工积极性,现有的绩效激励措施应紧扣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这一核心环节。具体做法是,将党建工作引领下的安全工作成效纳入到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并不断优化“安全绩效奖”的评选机制。对在安全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充分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全企业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设立“安全创新基金”,推动安全管理创新

  为推动安全管理创新,建议民航企业设立“安全创新专项基金”。党建工作应紧密结合行业创新需求,引领这项基金的使用方向,开展创新工作评审,支持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如智能安全管理系统的研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为民航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执行落实力: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安全措施落地

  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行业执行落实需求,通过签订“安全责任状”、建立“安全执行与反馈机制”等措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每一项安全措施都能得到有效执行,筑牢民航安全防线。

四、结语

  面对日趋复杂的安全形势与市场环境,民航业要继续深化党建与业务的协同融合。以“八维融合”模式为路径,以创新思维为引擎,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优化安全管理体系、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各方力量,才能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夯实根基,为广大旅客提供更为安全、便捷、舒适的飞行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国航信:推动智慧党建赋能智慧民航[J].国资报告,2024(07):65-68.
  [2]刘春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贵州民航高质量发展[J].当代贵州,2024(Z1):104-105.
  [3]成珊珊,梁博宇.国有民航企业如何有效发挥党建思政工作引领青年的作用[J].中国军转民,2023(20):123-125.
  [4]王莉莉,冯辉,张彦锋,等.民航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高质量融合研究[J].民航管理,2023(02):70-74.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