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4版:视野

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迎旭小学 李荣

  摘要:中华古诗词历史悠久,是民族文化瑰宝中闪耀之明珠。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至唐诗宋词之豪迈柔美,再至元曲之清丽淳朴,古诗词以精炼之语言、多彩之意象、悠远之意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之智慧、情感与价值追求。本文从多方面入手论述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化传承;创新

一、聚焦意象分析,洞察诗词文化底蕴

  诗词之韵味,往往蕴含于意象之内。意象,乃诗人情感与客观事物之交融,富含深厚的文化意蕴。着重于意象解析,可助学生穿透文字表象,触及诗词深层的文化精髓,领会古人别具一格的情感抒发方式,进而增强文学鉴赏力。
  以《宿建德江》教学为例,教师首要引导学生识别诗中的意象,诸如“移舟”“烟渚”“日暮”“客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随后,促使学生思考各意象之特性,例如“日暮”象征着时光流转,烘托出孤寂之境;“野旷天低树”勾勒出原野之辽阔,天幕低垂与树木交融之景,凸显出环境之广袤与个人之微小。教师继而深入引领学生剖析意象组合所构筑的意境,使学生领悟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羁旅之愁。通过意象的精细剖析,学生不仅能领略诗词之魅力,更能深刻体悟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之独到见解,感受传统文化中对漂泊、思乡等情感的独特表达。

二、深挖诗词典故,追溯文化传承脉络

  诗词典故,是历史文化之精髓,古人智慧之延续。深入探究诗词典故,能助学生跨越时空,沟通古今,洞悉诗词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进而深切领悟诗词意蕴,传承华夏文化之血脉。
  比如,在《示儿》教学中,教师可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切入,向学生阐述南宋时期之历史背景,金兵侵扰,南宋偏安一隅之实况。“中原”,古华夏文明之心脏地带,收复中原乃南宋志士之共同夙愿。继而阐释“王师”之意涵,及南宋朝廷为复土所付之努力。使学生明了,此句诗饱含陆游对国家统一之深切期盼,其背后是中华民族历来对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之坚定追求。通过深挖此等典故与历史背景,学生可深切体悟陆游矢志不渝之爱国情愫,感受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之绵延,亦更能领悟诗词所承载之深厚文化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力。

三、结语

  总之,古诗词是学生必须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等。同时,更加深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锻炼了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红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4(06):60-62.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