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观点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第三初级中学校 王双喜

  数学学习以学生的固有认知为基础,学生通过观察数学知识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创建关于新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系统。所以数学教学就不应局限在知识传授、技能培训的简单范畴,还应深度揭示数学的内涵和价值,促进学生的思维、认知不断提高。
  一、创设冲突问题驱动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正在经历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点时期。认知冲突这一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破坏学生已有的认知均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知和新策略从而重建认知体系。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将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将会以问题为主导,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构建过程中,继而强化数学思维,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以“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为例,当课程刚开始时,教师可以构建以下场景:在一次模拟的寻宝冒险中,两个宝藏分别隐藏在数轴的不同位置-3和2,规则设置越接近原点的宝藏价值越高,指导学生判断宝藏价值的高低。该情境对学生局限在正数比大小这一原始认知提出疑问,而负数引入则引发认知冲突。这时,教师不要急着透露答案,而要促使学生亲自动手用数轴工具标出两个数的位置,并观察它们离原点的远近和在数轴中的先后关系。在学生探索之际,教师适时提出新议题,如“如果遇到两个负数,-2和-5,应怎样判断尺寸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同学们通过对数轴中不同数字位置的重复标注,观察和比较,逐渐揭示了数轴中数字大小的变化规律:数轴中右边之数恒比左边之数大。
  二、运用类比问题深化理解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累积一定知识基础及思维能力,教师可灵活运用类比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对新知及现有知识架构进行衔接及对比。通过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悟新的知识,继而深化对数学概念与方法的掌握。类比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构新知框架又可以培养学生迁移思维与创新意识。
  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时,针对有理数乘法规则内容,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有理数乘法运算规则尤其是符号判定。有理数加法中同号数的累加保留了原来的符号和绝对值的累加;异号数累加后再取大绝对值数字的标志,以大绝对值减小绝对值。接着,老师提问:有理数乘法运算和符号、绝对值也有密切关系吗?指导学生由2乘3等简单例子切入,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结果,是自己所熟悉的正数乘法。然后,教师介绍了一个(-2)乘以3的示例,可以将其视为三个-2的总和,即(-2)+(-2)+(-2)等于-6,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和正数相乘的结果。进一步深化对(-3)乘以(-2)情境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从运算规则和平衡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考虑到2乘以(-3)等同于-6,那么(-2)乘以(-3)的结果可能与(-3)乘以2有某种程度的关联。用类比有理数加法符号变化规律的方法,指导学生猜想两负数乘积的结果是正数。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不断地指导学生对比有理数乘法和加法之间符号判定、数值运算等方面的异同,加深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法规律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来探索和认识其他数学知识。
  三、设计开放问题拓展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期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处于核心位置。开放性问题以答案非唯一性、解题策略灵活多变等特点成为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精心设计,引发学生从传统思维框架中跳脱出来,深挖知识内涵和外延,燃起他们积极探索的激情。通过分析、解决开放问题,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而言,在教学“列代数式”时,教师给出开放问题:学校即将组织师生参观科技馆,成人的门票价格定为20元/张,而学生的票价则是10元/张。假定x个老师,y个同学参加,要求同学们将这次访问总消费金额以代数表达式表示。然后,老师们可以再进一步引申、讨论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多种优惠方案,让同学们利用代数式反映出在这些不同优惠情况下所花费的全部成本。在引导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努力建构多种情景中的代数表达式。有些同学可能在没有优惠时,直接给一个总费用表达式,20x加10y;在优惠策略方面,部分同学可能考虑团体购票折扣问题,例如在总数合格的情况下获得8折优惠等,由此导出0.8(20x+10y)表达式;也有同学可能想象学生票买十赠一优惠模式,需要构造更复杂代数式才能体现成本。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教师要组织小组进行交流,使他们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及列出的代数式呈现出来,互相交流不同的看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数学教师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设计实践性数学活动并通过有关数学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初中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以此激发其探究热情,推动学生深入探究知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