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幸福湾小学 闫芳芳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生数学概念理解的有效教学策略,重点介绍了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法和具体操作法两种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化展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增强概念的系统性认知;具体操作法通过实物模型和数学实验将抽象概念与实际情境结合,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转化。文章还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提出应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有效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其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概念理解;教学策略;概念图;思维导图;具体操作法;教师角色;差异化教学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面临抽象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这些概念。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本文提出了两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法,以及具体操作法。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还能通过具体操作和实践,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
一、有效的数学概念理解教学策略
(一)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法是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数学概念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通过将数学概念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各个概念如何相互联系和作用。这种图示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的框架,强化对概念的系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此外,思维导图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内化,通过归纳总结、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理解能力。
(二)具体操作法
具体操作法通过使用实物模型、数学实验等具体的操作性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联系,从而促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通过亲自操作,学生不仅能更直观地感知数学概念的内涵,还能够通过实验或实物模型的演示,看到数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增强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例如,学生通过使用几何图形、量角器等工具来探索角度的概念,或者利用实际测量和数值计算来验证数学公式的正确性,这些活动能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入数学活动和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还能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互动,学生能够在应用中深化对概念的掌握,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效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数学知识,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扮演启发者和辅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依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任务、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原理,而且还能将这些原理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实际问题中,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二)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至关重要,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或拓展性任务,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而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教师则应设计更为简明、直观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这种差异化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认知层次上获得适当的支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积极进展。
三、结语
通过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法以及具体操作法的结合使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数学原理的掌握。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设计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活动,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进步和成功。
参考文献:
[1]闫秀芳.探究以培养数学理解力为基础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45-146.
[2]赵晓燕,邓忠.小学数学说理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