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知识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西省乡宁县东街小学 陈翠芳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教学任务。高年级小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较为稳固,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规则和基本定理。然而,学生在如何将数学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方面,仍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高段;解决问题能力
  现代教育背景下,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要求,实现日常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提出更多的可能性,引导学生学习与发展,切实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构建数学模型,化解复杂问题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问题情景,如果没有合适的解题策略就容易出现畏惧心理。建立数学模型即把实际情境抽象地用数学表述和用数学语言、符号或者图形的方式加以描述。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教学资源提炼出问题的核心要素并引导学生整合日常生活现象和数学知识。
  以“小数乘法”单元中的“解决问题(分段计费)”为例,教师可以为出租车收费制定具体的实施场景。先展示出租车公司的计费标准:3千米内统一收费8元,超出3千米后,每千米加收1.5元(不足1千米也按1千米计费)。接着,问题情境被提出:小明如果乘坐出租车行驶了6.3千米,需要支付多大的费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分段计费方式,可以通过构造数学模型加以解决。首先,学生需要明确3千米范围内是固定的费用范围,超出这一范围的费用将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计算。超出的距离是6.3减去3等于3.3千米,如果不到1千米则按照1千米来计算,因此超出的部分是按照4千米来计算的。然后,建立计算模型:8元+1.5元乘以4。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把出租车计费的真实情境变成数学表达式,并通过解剖不同计费区间来建构清晰的数学模型,让同学们掌握怎样用小数乘法、加法等方法解决这类分段计费难的问题,继而促进同学们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
  二、引导逻辑推理,理清解题脉络
  小学高段学生处在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激发变得非常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提问,带领学生在观察,解剖,比较等实践活动中挖掘题中可能存在的条件及其逻辑关联。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思考路径,并逐渐培养他们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给出问题,即小云和小林两家相隔4.5千米,周日早晨9:00,两人分别从家的自行车开始相向而行,小云是250米/分钟,小林是200米/分钟,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见面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要先确定一题涉及距离,速率,时间三因素的典型相遇问题。据统计,两者之间的总距离是4.5千米,也就是4500米,而两人的移动速度分别是250米/分钟和200米/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从问题的本质出发,进行逻辑推断,并要求他们计算相遇时间。根据相遇问题的基础理念“距离是由速率和相遇时间乘以得出的”,我们可以推导出“相遇的时间等于距离×速率和”。那么,速率和为250+200=450米/分钟,所以相遇时间为4500÷450=10分钟。出发时间为9:00,经过大约10分钟的时间,我们将在9:10正式相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断,从已有的条件出发,逐渐推导出问题的解答,协助学生整理理解问题的思路,掌握使用方程来解决遇到的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三、开展变式训练,增强思维灵活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处于核心位置。推行变式训练,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通过多样化问题情境的展现和基础题型的灵活转换,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可通过调整提问条件,得出结论或者阐述形式等方式,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来审视提问,突破思维定势。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首展示一个标准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为5厘米,高度为3厘米,然后计算其面积。等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方法,老师再介绍变式。举个例子,当平行四边形的底部增加2厘米且高度保持恒定时,其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动?指导学生探索底边变化在面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以深化面积公式底边与高度两大关键要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调整问题的描述方式:设定一个平行四边形,其高度是底边的0.6倍,底边的长度为10厘米,然后计算其面积。这一表述方式加大了解题难度,首先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算出高,然后运用面积公式解题。通过这种变式训练可以使同学们在遇到不同平行四边形区域题型时灵活地调用已学过的内容,而不再囿于一个固定的解题框架中,从而有效地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及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总结而言,解决问题不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行为习性。在小学阶段,当学生面临数学难题时,他们应对和解决的方式,均需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予以发掘和优化,以全面推动教学进步,实现教学的完善,为日常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智力,2020(28):69-70.
  [2]黄川龙.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J].新课程,2020(35):194.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