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乡宁县东街小学 崔霞
田径项目作为我国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在目前的体育训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田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磨炼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标出台的今天,教师更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田径指导,调整和完善田径训练的内容,创设各种田径训练形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田径训练措施,有效提升我国田径训练的水平。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强化田径技能基础
就小学田径训练而言,课程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技巧的把握和提高。针对当前教材资源单一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资源,以发掘田径运动趣味性元素并融入课程内容。所以体育教师可精心设计“趣味接力跑”的课程内容。培训前阶段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各组人数均等。跑道上布置了若干个接力点,每一个接力点都布置了不一样的工作。起点处同学们需要手拿接力棒以适当的跑步姿势迅速奔向第一接力点。第一接力点设“跨栏挑战”.老师事先准备了一个与三年级小学生身高相适应的小跨栏,当学生需要越过三个跨栏时,接力棒就传给了下一个学生。传递时,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跑步姿势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比如提醒学生双臂摆动应协调一致、脚步应适度等。接着,第二位同学跑到第二个接力点,该点设置“障碍穿越”,用小型塑料锥桶摆出S形路线,学生需沿着路线快速穿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纵观整堂课,老师们应该不断地强调基本的跑步技巧,比如起跑身体前倾角度和冲刺加速技巧。通过这一课程设计,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夯实田径技能基础的同时,增强田径训练兴趣。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差异需求
由于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有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对小学田径训练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前期教师可以通过早期体能测试和运动技能评估来充分了解学生状况。按学生不同成绩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例如在跳远项目上,老师首先给学生做了一次跳远的基础测试并按测试的结果分层。对基础层学生来说,老师主要是指导其掌握跳远的正确姿势及助跑节奏。教师可以在沙坑旁边布置几个颜色不一的标记点使学生由离沙坑较近的标记点出发进行助跑和起跳,并要求他们助跑时速度均匀,起跳时两脚用力蹬击地面,两臂上摆与身体腾空相配合。老师在旁边耐心地引导,对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及时改正,如果有的同学起跳时腿不够弯,老师可以通过演示、分解动作等方式使同学们明白、提高。对提高层学生来说,老师加大了训练难度,让其在确保姿势端正的前提下加大助跑速度及起跳高度。教师可以在沙坑边上布置一些测量工具来使学生知道他每跳一次的路程,并鼓励学生继续挑战最好成绩。与此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呼吸、步伐的调节增强助跑稳定。针对拓展层学生,老师介绍了一些比较专业的训练手段,比如做专项力量训练、用弹力带做腿部力量训练、加强学生在起跳过程中爆发力等。在跳远技术中,引导学生怎样在空中较好地掌握身体姿态来实现较远跳跃距离。通过这种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跳远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以适应其差异需求。
三、加强家校合作机制,促进田径训练持续
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小学田径训练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和家长一起重视学生田径训练状况。通过经常举办家长会和线上交流,将田径训练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传达给家长,比如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坚韧意志的养成。有鉴于此,每学习一开始,教师可于学期开始就田径训练问题召开家长会。会议上,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这学期田径训练目标,计划和训练内容等,使家长们对学生在校训练安排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通知家长这学期要让同学们参加800米长跑,目的在于增强耐力和心肺功能。然后,老师给父母们提供了一些在家就能帮助学生训练的办法,比如周末父母们就能陪着孩子到社区旁边的公园里做慢跑练习,建议每一次慢跑持续大约20分钟,并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方法,确保孩子能够保持稳定的速度前进。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建立了线上交流群,日常在群内分享简单田径训练小常识及注意点,家长们还可在群内对自己孩子在家训练的状态进行反馈。教师依据家长的反馈意见适时调整训练计划。例如,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里训练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于是老师就建议父母和孩子玩“追逐跑”等有趣的跑步游戏,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距离、相互追赶,以提高训练乐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田径训练教学优化、完善已经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作为伸出一线的教师应当立足于实际,探索出一系列如创新训练方法、丰富训练内容、关注个体差异等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切实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在训练过程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展望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与学生实际情况,持续探索与实践,让小学田径训练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