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万荣县城关小学 丁妍冰
一、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对荷叶的描绘,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并尝试仿照句式进行表达,提升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在互动讨论荷叶与小动物们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荷叶。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美,体会荷叶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并尝试通过绘画等形式展现心中的荷叶美景,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荷叶给小动物们带来的欢乐。积累并运用文中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动物们对荷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性表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荷叶及相关小动物的高清图片、动画视频,课文朗读音频。
制作荷叶、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的头饰,用于课堂角色扮演。
准备小卡片,用于学生记录好词好句及自己的仿写内容。
四、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教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领大家去一个格外漂亮的地方。看!(播放荷塘录像)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学生:“荷塘!”
教师:“那么在荷塘中,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是什么呢?”
学生:“荷叶!”
教师展示出荷叶的照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荷叶,它们长什么样子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荷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标记自然段。
教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帮忙。读完后想一想,课文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喜欢荷叶呀?”
学生自由朗读后回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
(三)精读课文,互动理解
开始学习第一段内容,教师引导道:“咱们首先来观察一下,荷叶具体长什么样子。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朗读一下第一段给大家听听?”
一位学生朗读道:“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教师赞许地说:“读得非常到位!那么,谁能告诉我,从这句话中你了解到荷叶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回答道:“荷叶的形状是圆的,而且它的颜色是绿色的。”
教师接着启发:“很好,那你能试着用这个句式来描述一下其他事物吗?”
学生想了想,说:“苹果是圆圆的,红彤彤的。”
接下来,进入2到5段的分角色学习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他们分别戴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的头饰。
教师问道:“现在,请小水珠们先来说说,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荷叶呢?”
戴着小水珠头饰的学生回答道:“因为荷叶就像我的摇篮一样,我可以悠闲地躺在上面眨巴着眼睛。”
教师又转向小蜻蜓们:“那小蜻蜓们,你们喜欢荷叶的原因是什么呢?”
戴着小蜻蜓头饰的学生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我可以在上面舒展我那透明的翅膀。”
教师引导学生们模仿小动物们的动作和语气来朗读课文,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小动物们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除了我们课文里提到的那些小动物,还有哪些其他的小动物也会特别喜欢荷叶呢?它们又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
学生:“老师,我觉得小蝴蝶肯定会把荷叶当成它的舞台,然后在上面欢快地跳舞!”
教师听了,满脸笑容地鼓励大家:“这个想法真有趣!现在,我希望你们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小卡片上。写完后,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看看谁的想法最独特,最有趣!”
学生们纷纷拿起笔,开始在小卡片上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想象。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充满了孩子们欢声笑语,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关于小动物和荷叶的奇妙故事。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共同探索了《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结识了活泼的小水珠、轻盈的小蜻蜓、蹦跳的小青蛙,还有游弋的小鱼。我们也了解了荷叶对它们来说有多么关键。而且,大家还掌握了许多美妙的句子呢。回家后,不妨试着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分享给爸爸妈妈听听吧!”
五、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参与度,包括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等。
作业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其他小动物与荷叶的故事,从语句通顺程度、想象力丰富程度、是否正确运用所学句式等方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朗读评估:通过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节奏及情感表达,评估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升。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荷叶圆圆》的课程教学中,趣味互动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借助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多数学生能踊跃参与课堂互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颇为深入。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譬如部分学生在仿写练习中遇到难题,想象力发挥不够充分。未来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更多典型范例加以引导,增设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此外,还需进一步优化时间管理,确保各个教学环节更加连贯紧凑,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