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乡宁县东街小学 高连亲
摘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精髓和智慧积淀。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在思维飞速成长和文化意识逐步提升的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更能够无形中培养他们审美观念和文化归属感。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也随之出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群文月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群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和实践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剖析诗词意象,强化群文对比阅读技巧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对诗词意象的解剖是理解诗歌深层内涵至关重要的一环。意象作为诗人的情感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意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来引导学生在诗词中寻找形象,对诗词所刻画的场景有一个直观的感悟,继而领会诗人借由形象所建构出来的特殊意境。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子,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上课时,首先由学生独立阅读并标出诗词的形象。同学们会发现:“月”在这三首诗词中都有一个常见形象。然后,老师带领学生挖掘“月”在每首诗词里的妙用以及所传达出的感情。《宿建德江》“江清月近人”,月映江上,衬托出诗人的寂寞,成了他排忧解闷、寄托羁旅之愁的伙伴。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描述的“明月别枝惊鹊”中,明亮的月光和飞翔的喜鹊共同见证了乡村夏夜的平和与活力,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的深厚情感和喜悦。尽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并没有直接描绘月亮,但雨后的清新与诗人欣赏雨水的心情,以及“月”的宁静与清晰,都完美地体现了诗人的开阔胸怀。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诗词意象对于抒情和造境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群文对比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引领诵读品味,提升群文感悟理解能力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点方式,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地发挥其引导作用,以多元诵读为导向,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节奏、节奏及意境之美由此强化了他们对于群文的认知及感受。
以《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古诗词教学为例,老师可以把这三首诗结合起来进行群文的教学。上课时,老师首先以情带声地范读《示儿》以传递陆游弥留之际的惋惜和忧国忧民之情,使学生第一次感受到诗词的感情。然后,引导学生独立背诵,注意掌握“祭”“乃翁”的发音语调,控制诗词节奏。同学们在听懂《示儿》之后,老师指导比较吟诵《题临安邸》并反思两诗的感情区别。同学们会发现《题临安邸》是对南宋统治者偏安分守己享乐的批评,感情上比较愤激。老师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背诵,加深理解。最后吟诵《己亥杂诗》体会龚自珍求变盼才之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根据所读内容来调整他们的语速和语调,例如使用“我劝天公重抖擞”这样的句子,以加速语速和加强语气,从而更好地突出诗人的急迫感。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深刻领悟三诗的内涵,促进群文感悟。
三、设计思辨问题,引领群文阅读探讨交流
小学高段古诗词群文教学中思辨问题的设计是启动学生深度思维的金钥匙。教师要精准把握诗词的核心要素并巧妙挖掘可思辨的要点,比如表现手法和主题的多元解读。学生在上课时对古诗词的理解容易浅尝辄止,而思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词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精选了《石灰吟》《竹石》《马诗》这一组咏物言志的诗歌。可提出思辨问题:“三诗都是咏物言志之作,所选之物不同,表达方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自读三首诗歌,勾划出描述事物特点的文字。在《石灰吟》这部作品中,通过“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的手法,引导学生去重视石灰的坚韧性;在《竹石》这本书中,通过“咬定青山”“立根破岩”的描述,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竹子的坚韧;在《马诗》这首诗中,“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个词,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骏马所带来的雄心壮志。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激励学生对意象象征和诗句表意进行分析。在沟通时,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三首诗虽然都是借物抒情,但是表达方式不同,或述经历、或绘形态,都传达出了诗人的抱负,因此对于咏物言志的技巧理解得更为深刻。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学科当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处于核心位置,但是教学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对此,教师需要快速掌握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和重点,积极调整教育观念和方法。要把学生学习需求,古诗词教学目标和群文阅读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建构起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古诗词阅读教学体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教学思路进行灵活调整,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古诗词群文阅读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霞.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01):6-8.
[2]张永明.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24(3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