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5版:纵深

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实验中学 曹军花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包含着前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阶段,肩负着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任务。化学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既是一门知识传授的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塑造和文化继承的学科。本文基于课堂实际,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化学;渗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更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挖掘古籍化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需积极发掘古籍中化学知识并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通过深度探寻古籍,可以扩大教学资源的界限,给学生另一种知识体验。这一融入方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对现代教材知识多有倚重的限制,吸收古代智慧的营养,充实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以《天工开物》一书中“五金”熔炼的记录为例,老师可以通过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来介绍有关古籍的内容。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天工开物》中对金属冶炼场景的生动描绘,如“凡是铁场存在的地方,它的铁浅浮土面、不生深穴.”,让学生对古代金属冶炼有直观的感受。然后,对其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详细诠释。例如,在解释铁的冶炼过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书中描述的从铁矿石到铁的过程,这可以类比现代化学中铁矿石(就赤铁矿而言,其主要成份为Fe2O3)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古代冶炼方法和现代化学原理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对金属冶炼实质有更深的认识。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延伸,引入古代工匠对于冶炼时火候和原料配比的控制,这虽然没有用现代学术语来表述,但是实质上是和化学反应条件紧密相连。例如控制火候实际上是调整反应温度,适当的温度可以使反应平稳进行,增加金属产量和品质。
  二、借助传统工艺案例,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于传统工艺案例进行实验教学可以给实验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和整理民间传统工艺资料来甄别适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例,指导学生用化学的观点了解传统工艺背后所隐藏的道理,同时设计相关实验加以探索,使其意识到化学知识是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
  在讲解“酸碱指示剂”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介绍传统印染工艺生产“蓝印花布”的实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蓝印花布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示蓝印花布精美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对蓝印花布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进行了深入阐述。蓝印花布中染料多来源于蓝草,蓝草经发酵等加工,生成靛蓝。靛蓝经不同酸碱度溶液处理后表现出不同色彩,类似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模拟出这一过程。准备一些含有靛蓝的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酸性溶液(如稀盐酸)和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时,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地记录并对颜色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同学们通过该实验既可以深入理解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又可以领悟传统印染工艺中的化学奥秘。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延伸,引发学生对怎样用其它天然植物制备同类酸碱指示剂的思考,并鼓励他们在课下自主探究。
  三、对比古今化学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将古今中外化学发展比较积极地介绍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对于化学学科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于历史资料来发掘古代化学实践中的有关内容,并对照现代化学的成果来指导学生对化学知识演变过程的思考。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为例,针对碳的单质多样性内容,可以融入古代对于碳的理解和使用。古代较早发现和使用的碳单质是木炭和石墨。例如古人用木炭取暖和烧制陶瓷,就是碳单质可燃性最初的运用。而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碳单质以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形态被发现。老师们可以详细描述这些新型碳单质被发现的过程及其特殊结构与性质。例如,碳纳米管因其卓越的机械和导电特性,在纳米科技和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潜力。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古代单纯使用碳单质可燃性和近代对碳单质微观结构研究深入和多样用途发展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化学研究由表面现象向微观本质逐步深化的过程。老师进一步问同学们:由古代使用碳到近代发展新的碳单质,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转变?引发学生反思科学研究方法改进和实验技术提高在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培养他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和反思科学进步实质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扩宽知识边界,使学生感知化学知识的发展和变化,又可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传统文化认同。通过这一整合,将文化传承和科学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今后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淑晶,刘龙雪,马秀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4(06):39-42.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