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7版:探索

梅花之魂深植心间

——“梅花魂”教学案例

  

万荣县示范小学 张丹霞

  一、教学背景
  小学语文高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把握还需进一步提升。《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讲述外祖父的几件小事,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我们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继续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语言运用:学生应能准确地解读和书写文章中的生字词,深入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并能情感充沛地朗读课文,从而积累文章中的优雅句子。思维能力:通过深入剖析外祖父的言论和行为,我们旨在培育学生的分析和推断能力,并学习作者如何用事物来隐喻他人,从而增强其思考的逻辑性和深度。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梅花的图片、视频,以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准备生字卡片、小奖品(如梅花书签)。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美丽的花。(展示梅花图片)它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开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学生:梅花!老师:对,梅花。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过梅花,你们能想到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学生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学生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老师:非常棒!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梅花的特点。那在一位华侨老人心中,梅花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梅花魂》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学生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诗句会落泪。学生2:外祖父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学生3:外祖父送“我”墨梅图。学生4:外祖父在“我们”回国时送“我”梅花手绢。老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通过这几件事,我们能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首先要学习的事情。老师:我希望同学们能找出外祖父教我如何阅读唐诗和宋词的部分,仔细阅读后,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外祖父深深的思乡之情。学生说:“每次我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和‘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句子时,我的脸颊和手背上都会落下两颗冰冷的泪珠。”从他外祖父流泪读诗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深思恋。老师:你的定位非常准确。你们能设想一下,外祖父此刻的内心在思考些什么吗?学生:他或许在思念着家乡的家人和友人,以及家乡的自然风光。专注于学习第二和第三个事项。老师:墨梅图之所以受到外祖父的如此珍视,仅仅是因为他对梅花有着特殊的喜好吗?学生:并不是这样,他将梅花视为祖国的标志,而梅花图则体现了他对祖国深厚的情感。老师:从哪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祖父将梅花视为国家的标志?学生:“这纯洁无瑕的梅花,真的有可能被玷污吗?”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纯洁无暇的,不应被玷污,就如同祖国不应受到侮辱一样。掌握第四个任务。老师:当外祖父赠送“我”梅花手绢的时候,他为何会说“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著名的花呢”?学生: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绽放,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与中国人坚韧不拔,无论面对多少困境,都不会妥协的精神是一致的。老师:没错,这便是梅花魂,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外祖父将梅花手绢赠予“我”,期望“我”能够铭记梅花的灵魂,成为一个坚韧不拔的中国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也理解了梅花魂的含义。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梅花这样的精神?学生1: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非常有骨气。学生2: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老师:你们说得很好。希望大家也能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梅花的诗词或文章,办一期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
  (一)优点分析
  我们设定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指导学生通过深入研究文本来感受情感,并努力培养他们的思考技巧。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梅花的图像和视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梅花的特性和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深化他们对课文核心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二)缺点反思
  由于教学时间的控制不够精确,导致后续的拓展和延伸时间稍显匆忙,部分学生未能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那些基础稍显薄弱的学生,在解读关键词汇和句子时,所提供的指导显得不够详尽,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合理地规划教学时段,并在关键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与交流机会,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