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晋中学 王娅
摘要:思维导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对提高数学课程质量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数学教育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教师应当善于把握高中数学教学重点,将思维导图作为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工具,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基本导向,切实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在数学知识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体验与认知不断走向成熟。联系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师应当改进传统教学策略,以思维导图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做到:课前自主学习,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课堂合作学习,共同优化思维导图;课后加强巩固,全面完善思维导图。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是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大多强调围绕数学知识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大量的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解题技巧,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死板,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极为不利。思维导图的出现对高中数学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改进作用,围绕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各项活动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探究方法,并且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本文在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关键所在。实际上,思维导图本身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在学生梳理数学知识要点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将思维导图贯穿于高中生数学学习与探究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学生不断构建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实现对不同数学知识点的整合与梳理。
(二)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教师能够为学生搭建起良好的思维成长空间,无论是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还是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各项活动都能够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基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反馈,有效丰富学生的思维体验。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自主学习,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课程自主学习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学生自身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和探索,以课前独立思考为核心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前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应当通过设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前深度独立思考,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尝试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自主学习体验,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课堂合作学习,共同优化思维导图
课堂合作探究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在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尝试以思维导图为工具,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思维导图作为课堂互动的依据,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观念碰撞。从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的视角来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合作学习成果对思维导图内容进行优化,一方面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另一方面也要从教师的视角对学生思维导图中的误区进行纠正,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拓展。在课堂上借助思维导图带来的积极影响,真正帮助学生强化思维体验,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课后加强巩固,全面完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复习的工具,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知识体系构建效果,对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产生积极影响。面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在活动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改进策略及思路,尝试将数学课堂上不断完善的思维导图作为学生课后复习的依据,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究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并且借助思维导图加深知识记忆,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全面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基于思维导图在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方面面的渗透与应用,数学课程中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各项教育活动才能实现应有作用,为保障高中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数学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教师需要把握好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和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思维导图应用方式作出改进,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主预习和课后复习效率,在思维导图辅助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劲森.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以数列为例[J].高中数理化,2021(1):88-89.
[2]马琦.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高中数理化,2021(2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