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万荣县示范初级中学 王继华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核心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来上课,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出现,为教育方式的创新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驱动;应用策略
物理学科教学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并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训练科学思维,学会科学探究。将问题驱动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具有较高契合度。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需要借助鲜活而又贴近生活的情境素材来发掘其所包含的物理问题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初中生正值好奇心强的时期,趣味问题情境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索。通过问题情境的建构,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与接受,从而为下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以“分子热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准备一个透明的大烧杯,并在其中加入半杯清水。再用滴管在烧杯底慢慢滴一滴红墨水。这时,学生会发现水中的红墨水渐渐蔓延开来。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红墨水在清水里慢慢散去,不经搅拌就可以越铺越匀?”这一问题情境是建立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扩散现象的基础上,但其中包含分子热运动之谜。然后,教师可进一步演示将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冷水里进行实验比较。学生们会发现,热水里的红墨水扩散的速度加快。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热水里的红墨水扩散速度要快于冷水里的?背后又有什么物理规律呢?”通过这种逐层深入的问题情境设计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迫切希望探索分子热运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而积极主动地踏上探索分子热运动的求知之路。
二、合理引导问题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要善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沟通时发表自己的观点。面对物理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储备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引导学生们在议论的过程中互相倾听,互相分析,互相提出问题。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使学生打破自己思维的限制,开阔思考维度,并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加深物理知识。
比如,在“串联和并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目前,我们需要为一个房间设计一个照明电路。在这个房间里,有两盏灯和一个开关。那么,如何将这两盏灯连接到电路中,使它们能够同时亮起和熄灭,并确保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灯呢?”请学生们分组探讨连接方式。讨论期间,有些团队可能建议串联,以为电流按顺序经过两个灯即可达到要求;而且有些团队可能考虑并联,开关接到干路同样可以达到目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串联与并联两种连接方式在实践中各有哪些利弊?假如有一盏灯坏掉,那么在这两种连接方式中,另外一盏灯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们就这几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时比较了串联与并联电路各自的特性,例如串联电路内部各个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并联电路内部各个支路上的用电器之间不互相干扰等等。
三、及时反馈问题解答,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上,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需要敏锐地抓住学生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与测验等环节所暴露出的问题并借助问题分析准确地抓住学生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点,快速地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热忱和集中精力。
针对“电功率”内容,在课堂讲解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与公式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简洁问题,如“已知某灯泡标有‘220V 100W’的标识,我们需要计算其电流和在正常发光状态下的电阻值”。学生们在解题时,由于对公式理解上的偏差或者单位换算上的失误,都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在教师的巡查活动中,他们会及时地搜集相关问题,并针对常见的错误,例如在公式应用上的失误,在黑板上展示正确和错误的解题步骤,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对比和分析。针对单位换算错误,教师对换算步骤和原则进行了详解。通过这一即时反馈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错误产生的根源。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拓展问题:“如果把这个灯泡接在110V电路上,其实际功率如何呢?”学生们在以往反馈学习的基础上,试着利用已学知识回答问题,教师再巡视引导,加强了学生们对电功率的认识和应用,切实促进了学习效果。
四、结语
总之,问题教学法不失为物理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开展问题式教学,既要精选与设计与学科专业有关的题目,又要结合实际情境指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真正地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东旭.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4 (25):95-97+124.
[2]罗朝勋.问题链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3(20):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