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3版:观点

实验技能培训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案例

  

山西省万荣县实验初级中学 李云霞
一、教学背景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体系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构成了电学章节的核心环节。此实验不仅融合了先前学习的电压、电流及电阻等知识点,还为日后探讨现实生活中的用电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助亲手操作实验,学生们能够直观地领悟电功率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从而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动手能力,并提升科学探究的综合素养。不过,鉴于该实验所需器材种类繁多,且实验流程相对繁复,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要求颇高。

二、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学生需掌握电功率的定义,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场景,明确电功率与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阐述实验中灯泡亮暗变化与电功率之间的关联。科学思维:技能,使学生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问题探究,能够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应具备正确挑选和运用实验设备的能力,能够自主设计并圆满完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任务,学会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在实验实践中提升动手操作技巧掌握问题解决策略。科学态度与责任:着重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鼓励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积极交流思想、分享成果,深刻体会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究热情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干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带灯座)、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包含实验原理动画演示、实验操作视频、相关生活用电实例等。为每个实验小组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灯泡亮度不一样,比如家里的台灯和路灯。那你们知道是什么决定了灯泡的亮度吗?(展示不同亮度灯泡的图片)学生1:可能和灯泡的瓦数有关。教师:非常好,那瓦数在物理中对应的就是电功率。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知识回顾与原理讲解。教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2:P=UI。教师:非常正确。那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如何测量电压U和电流I呢?学生3:用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教师:很好,我们来看实验原理图(展示原理图并结合动画讲解),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
  (三)实验操作示范。教师:接下来,老师将为大家演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边动手边解说)教师:首先,根据原理图把实验器材连接起来。记得,电压表要并联在小灯泡的两侧,电流表则要串联在电路里,滑动变阻器要采用“一上一下”的连接方式。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务必确保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演示连接步骤)教师:连接完毕后,合上开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三组不同电压对应的电流值。(演示操作并记录下相关数据)接下来,学生们将分组进行实验(时长20分钟)。教师: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要注意团队协作,认真记录数据。如果遇到问题,随时举手示意。小组1的学生A说:“我来负责连接电路,B你负责数据记录,C你负责观察电表。”小组2的学生D提出:“我们先检查一下器材是否完好无损。”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协助。教师询问:“你们小组在连接电路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小组3的学生E回答:“老师,我们的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了。”教师提示:“那你们快检查一下,是不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错了?”小组3的学生F恍然大悟:“哦,确实是接反了,我们马上改正试试。”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教师:实验应该都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分析实验数据。利用公式P=UI,大家来计算一下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多少。小组4的学生G汇报:“我们算出来的三次电功率结果分别是0.5瓦、0.7瓦和0.9瓦。”教师点头表示赞许:“不错,那大家仔细瞧瞧,电压逐渐升高的时候,小灯泡的电功率还有亮度,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学生8回答道:“电压一升高,电功率就跟着变大了,灯泡也变得更亮了。”
  (五)总结归纳。教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并且发现电压越高,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这也让我们对电功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一)优点分析。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实验操作示范清晰,学生能够较好地模仿操作,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交流讨论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
  (二)缺点反思。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机械地按照步骤操作。在时间把控上,学生分组实验时间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小组数据处理不够细致。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如器材故障等,应对策略不够灵活。
  (三)教学建议。在实验前,增加对实验原理的深入探讨环节,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前预估学生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