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5版:探究

小学音乐《七色光之歌》教学案例

——歌曲学唱与情感表达

  

山西省万荣县里望乡乔薛村学校 卫子勤
一、教学背景

  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及情感表达意义重大。《七色光之歌》作为经典少儿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充满诗意与正能量,描绘出少年儿童在阳光照耀下幸福成长、追逐梦想的画面,适合小学生学唱,能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生活美好。

二、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热情,听觉感知和模仿能力较强,但音准、节奏把握及多声部演唱配合有待提升。他们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能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并表达歌曲情感。

三、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演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旋律与节奏美感,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能用自然、明亮且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掌握节奏、音准及装饰音(如波音)演唱技巧,增强歌唱表现力。创意实践: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舞蹈动作或节奏型,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文化理解: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增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准确流畅演唱《七色光之歌》,把握欢快节奏与明亮音色。深入理解歌词内涵,体会积极情感并通过演唱表达。
  (二)教学难点。准确演唱切分音和附点音符部分,如“太阳太阳”“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做到节奏准确、韵律自然。二声部演唱时,实现声部和谐统一,相互倾听配合,避免失衡。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彩色粉笔、音乐教材、自制太阳卡片、小打击乐器(三角铁、沙锤等)。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开启奇妙色彩之旅。”播放雨后彩虹视频,配轻柔音乐。视频结束提问:“彩虹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彩虹有七种颜色,很神奇。今天学和彩虹、阳光有关的《七色光之歌》。”顺势板书课题。
  (二)歌曲背景知识介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介绍:“这首歌欢快质朴、富有朝气,旋律运用了变化重复手法,有动感切分节奏、衬词和波音装饰音,以齐唱与合唱形式,展现少年儿童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歌曲把阳光和七色光融入其中,表达积极生活态度,激励大家热爱生活、追求梦想。”
  (三)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氛围。听完问:“心情怎样,歌曲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歌曲情绪欢快活泼,节奏稍快,旋律有活力,让我们感受到阳光般温暖美好。”
  (四)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教师引导:“同学们,开小嗓子,像老师这样,用‘lu’音,轻轻慢慢哼唱,注意发声位置,像闻花香,轻吸气慢呼气,发均匀‘lu’音。”示范后,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2.节奏学习。教师在黑板上写典型节奏型,用彩色粉笔标注切分音和附点音符。边拍边说:“这是切分节奏,打破常规重音规律,更有动感,一起拍拍。”带领学生练习切分节奏。接着介绍附点节奏并示范练习。之后播放节奏音频,学生跟拍感受韵律。3.旋律学习。教师弹钢琴哼唱旋律,学生跟随哼唱。弹完问:“有没有难唱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波音记号处,教师讲解:“这个波浪线是波音,唱时音上快速颤一下,再接下一个音。”示范对比有波音和无波音的效果,引导学生练习至准确演唱,再带领学生完整哼唱旋律,纠正不准确处。4.歌词学习。教师在大屏幕展示歌词,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完问:“阳光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带着理解再读歌词体会情感。5.完整演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要求声音自然明亮,注意节奏、音准和波音。演唱后教师评价:“大家唱得认真,但切分音和附点音符处节奏不准,再来一遍。”学生再次演唱,教师表扬进步处。6.二声部教学。教师引导:“接下来挑战二声部演唱。”先分别范唱两声部旋律,让学生感受不同。将学生分组,分别指导练习,“第一声部旋律要清晰明亮,第二声部要与第一声部配合和谐。”分组练习后,两组尝试合唱,针对不协调处,教师引导:“互相倾听,统一节奏,第一声部放慢,第二声部响亮些,再来一次。”多次练习后,学生渐能和谐统一,教师赞扬。
  (五)音乐活动。教师组织小组演唱PK赛,各小组完整演唱。演唱后引导其他小组点评,教师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问题。之后鼓励学生用小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伴奏,分组练习展示。
  (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回顾:“今天学了《七色光之歌》,大家学会演唱,感受了歌曲情感。谁来说说收获?”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音乐是生活最美语言,希望大家像歌中唱的,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追求梦想。课后继续练习,传递快乐。”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歌曲学唱和情感表达上有成果。导入吸引学生,节奏和旋律教学让学生掌握难点,音乐活动调动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但教学存在不足,二声部教学部分学生配合不默契,需更多磨合。引导情感表达可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体会。后续应关注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