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九一小学校 韩小燕
一、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前,他们已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等有了一定认识,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图形转化的方法和原理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二、教学目标
数学抽象素养:学生能从具体的平行四边形实例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数学模型,理解其本质特征。逻辑推理素养: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数学运算素养:能够准确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进行相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直观想象素养:借助图形的剪拼、平移等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能力,能在头脑中构建图形转化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公式的正确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五、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平行四边形随处可见。大家看,学校门口的伸缩门,它在开关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假如要给这个伸缩门的每个平行四边形板块刷油漆,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学生:需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知识回顾
教师: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学生:长方形面积=长×宽。教师:那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三)探究活动
教师: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动手操作,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把剪下的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教师:非常棒!那大家思考一下,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呢?学生1: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学生2: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教师:大家总结得很准确。我们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板书推导过程)
(四)公式应用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平行四边形,已知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5×3=15平方厘米。教师:很好。那如果底变成8厘米,高不变,面积又是多少呢?学生:8×3=24平方厘米。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发现了什么?学生:底越大,面积越大。
(五)课堂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练习题: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求高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点评:第一位同学计算正确,注意书写规范。第二位同学,根据面积公式变形求高,思路很清晰。
(六)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来总结一下推导过程和面积公式?学生:我们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教师: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转化思想,这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大家以后遇到问题,也能尝试用转化的方法去解决。
六、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发言情况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活跃度。练习评估:通过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分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原因。作业评估: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能力,如让学生计算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物体的面积,评估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图形转化的操作上不够熟练,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多给予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在教学评估方面,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