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禹小学 李萌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语文课程学习基本规律,从传统文化传承视角出发改进教学策略,为语文课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应当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并且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教师应当把握好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联系在一起,为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全方位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实情况,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需求,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方方面面,切实保障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全方位培育。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向学生全面呈现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的深刻价值,从语文教学的视角出发,促进学生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促进学生培养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一项根本任务,联系当前语文教育现实情况和特点,教师应当着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从学生已有认知着手调整策略思路,根据学生真实表现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影响和带动下,真正落实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和成长中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比如,学科新素养中对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一定的要求,借助传统文化元素在语文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学生能够全面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创设情境增强传统文化理解能力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到情境化教学的重要作用,根据语文课程所涉及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创设情境的多元体验,将图片和视频等类型的材料作为情境创设依据,从而调动学生视觉与听觉感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在围绕语文基本知识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作出适当调整,根据学生真实表现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从学生自主认知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比如在《纸的发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好传统文化元素在课程中的渗透和应用思路,将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转化为创设情境的依据,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纸质用品出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
(二)联系传统文化开展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个性化阅读更加关注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文本信息,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在着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流程的限制,从个性化阅读视角着手帮助学生深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魅力,确保不同类型的阅读素材成为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推动力。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基础上,将课文中关于孔子的相关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并且引出儒学经典《论语》作为个性化阅读的依据,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基础上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三)开展生活实践推进传统文化传承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如何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需求着手,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师的影响和带动下保障传统文化教育各项活动的深入落实。目前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正在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需要从学生基本学习规律着手改进策略及思路,将传统节日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契机,比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过后,可以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春节的各种风俗活动,基于实际体验了解文化习俗的独特趣味,为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当把握好传统文化元素在语文课程中的教育价值,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大胆创新,在语文课程中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导向,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云.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8):185-187.
[2]丁雅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