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3版:观点

“电流的测量”教学案例

——趣味实验助力知识掌握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第三中学 任洁

  一、教学背景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的起点,“电流的测量”是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学生虽对电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缺乏精确测量电流的知识。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欲旺盛,然而抽象概念和复杂实验操作易让他们产生学习困难。因此,设计趣味实验对教学大有裨益。
  二、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与单位,掌握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正确接入电路、绘制电路图并准确读数。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与分析概括能力,增强其科学探究思维。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测量电流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步骤,提升动手操作与团队协作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其对科学的探索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拿出一个带有灯泡的简易电路,电路中隐藏有一个可以调节电流大小的装置)大家看,这个灯泡现在亮着,老师什么都没碰,它的亮度却能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纷纷露出好奇的表情,开始猜测原因。教师引导:其实,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电流有关。灯泡亮度的变化,是因为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改变了。那电流大小是怎么测量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知识讲解
  电流的概念与单位:教师通过PPT展示水流的图片,类比水流的大小,引出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讲解电流的单位安培(A),以及毫安(mA)、微安(μA)与安培的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电流表的认识:教师拿出电流表实物,向学生介绍电流表的基本构造,包括表盘、指针、接线柱等。通过PPT展示电流表的放大图片,指出电流表的符号“A”,讲解电流表的两个量程(0-0.6A和0-3A)以及对应的分度值(0.02A和0.1A)。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分组与任务布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小灯泡、电池组、开关、导线等。布置实验任务: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实验指导: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实验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电流表应该和小灯泡怎么连接呢?学生:串联。教师:非常正确。那接线柱的连接有什么要注意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而且,在不知道电流大小的情况下,我们要先选用较大量程进行试触。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例如,有的小组在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有的小组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四)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记录:各小组完成实验后,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教师选取几个小组,让他们汇报测量数据。数据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思考不同小组测量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教师:大家看,每个小组测量的电流值不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是因为实验器材的误差、连接电路时的接触问题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实验中要尽量减小误差,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五)总结归纳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谁能来总结一下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先试触;读数时,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
  四、教学反思
  (一)优点分析
  趣味性强:趣味实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实验教学效果好: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掌握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培养了探究和协作能力。知识与实验结合紧密:实验前的知识讲解为操作奠定了基础,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缺点反思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学生实验环节,部分小组由于操作不熟练,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数据分析和拓展延伸环节略显仓促,有些学生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足:在巡视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指导,但仍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了这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验误差分析不够深入:在分析实验数据差异原因时,虽然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但对于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没有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对误差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三)教学建议
  优化教学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在实验前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模拟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同时,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拓展延伸,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加强个别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基础较弱或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有所收获。深化实验误差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对实验误差的专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素养。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