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万荣县城关小学 许鑫鑫
一、教学背景
在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高段学生已积累一定音乐基础与感知能力。传统音乐教学常以单一年级、单首曲目开展,学生难以构建系统音乐认知体系,音乐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本次教学尝试打破年级界限,将不同风格、主题的歌曲《小鸟,小鸟》和《大中国》相联结,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升音乐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丰富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多元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演唱《小鸟,小鸟》和《大中国》,感受两首歌曲不同风格、节奏与旋律,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两首歌曲,运用恰当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声音强弱变化等,展现歌曲艺术魅力。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歌曲表演,提升音乐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文化理解
了解两首歌曲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认识不同音乐作品与时代、社会的联系,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用于播放歌曲音频、视频,展示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小鸟,小鸟》和《大中国》的音频、视频、歌谱,歌曲创作背景、作者介绍等文字资料。道具: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沙锤、木鱼等,用于歌曲节奏训练与表演;彩色画笔、纸张,供学生绘制音乐思维导图。
四、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10分钟)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开启一场奇妙音乐之旅。在出发前,老师先播放一段音乐,大家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然后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播放《小鸟,小鸟》伴奏音乐)。学生1:我听到了鸟儿叫声,感觉很欢快。学生2:音乐节奏很快,让人心情愉悦。老师:大家说得都很棒!这段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那你们能猜到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学生:《小鸟,小鸟》!老师:没错,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小鸟,小鸟》,还要结识另一首充满力量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一起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魅力。
(二)歌曲学习(25分钟)
《小鸟,小鸟》学习。老师:现在,让我们完整聆听《小鸟,小鸟》,请大家跟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节奏(播放歌曲音频)老师: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呢?学生:三拍子。老师:对!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是强弱弱。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打出节奏(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老师:接下来,我们一句一句学唱歌曲。注意发音清晰,嘴巴张大,声音要轻快有弹性(教师范唱,学生逐句跟唱)。《大中国》学习。老师:学会了《小鸟,小鸟》,我们再来听听《大中国》。请大家思考这首歌曲和《小鸟,小鸟》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播放《大中国》音频。学生1:《大中国》节奏更有力,很激昂。学生2:歌曲气势磅礴,充满自豪感。老师:大家感受得很准确。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哼唱,体会歌曲情感(学生跟随音频哼唱)。
(三)对比探究(20分钟)
老师:我们已经学唱了两首歌曲,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从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对比两首歌曲,讨论它们的异同,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歌谱和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老师: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小组1:《小鸟,小鸟》是三拍子,节奏轻快;《大中国》是四拍子,节奏有力。小组2:《小鸟,小鸟》旋律优美,像在描绘大自然;《大中国》旋律激昂,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老师:大家分析得很全面。通过对比,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
(四)创意实践(20分钟)
老师:接下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两首歌曲进行改编或创编。可以改变节奏、旋律,也可以加入新歌词或表演形式(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教师巡视指导)。老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创编成果?小组3:我们把《小鸟,小鸟》节奏加快,加入了说唱部分,让歌曲更有活力。小组4:我们给《大中国》编排了舞蹈,用肢体动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今天的音乐之旅即将结束,通过学习《小鸟,小鸟》和《大中国》,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1:我学会了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学生2:我了解了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更热爱祖国和大自然了。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热爱音乐,用音乐表达情感,传递美好。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打破传统单一年级、单首歌曲教学模式,通过跨年级音乐联结,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感受不同风格音乐魅力,提升音乐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在创意实践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独特音乐才华。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在演唱技巧上还有待提高,小组讨论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演唱技巧指导,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更加高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