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3版:观点

打破常规 另辟蹊径

——《田忌赛马》教学新思路教学案例

  

山西省万荣县南街小学 张蕊

  教学背景
  《田忌赛马》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它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优质材料。传统教学,通常注重故事情节复述和道德寓意提炼,在核心素养导向之下,需要对该文本进行再审视,发掘其中更为深刻的教育价值,指导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敢于打破常规去寻找新的解题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对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但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情景进行策略选择的时候可能会缺乏系统的分析与创新思考。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理解并运用文中关键词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田忌赛马策略,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故事中的智慧之美,激发对策略性游戏的兴趣,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赛马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田忌赛马策略背后的逻辑,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将策略思维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田忌赛马》动画片段、古代赛马图片。
  角色扮演道具:马匹模型(可用卡片代替)、赛马规则说明。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思考过程。
  四、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田忌赛马》动画片段,提问:“看了这个视频,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田忌是如何赢得比赛的?”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田忌和齐威王各有几匹马?他们的马实力如何?田忌是如何调整马匹出场顺序的?”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圈画关键信息,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师生对话: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个故事?”
  学生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的马总体上不如齐威王,但他通过调整马匹出场顺序,最终赢了比赛。”
  3.深入探究,理解策略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田忌为什么能赢?他的策略妙在哪里?如果让你来安排马匹出场顺序,你会怎么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准备汇报。
  师生对话: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小组B代表:“我们发现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虽然这局输了,但为后续赢得了机会。然后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两胜一负,总体就赢了。”
  教师:“非常棒!这种策略体现了什么思维?”
  学生C:“我觉得是逆向思维,不硬拼,而是找对方的弱点。”
  4.角色扮演,体验策略
  教师活动:分发道具,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赛马过程,亲身体验策略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分组扮演田忌、齐威王及解说员,按照讨论出的策略进行“赛马”。
  师生对话:
  解说员D:“现在,田忌的下等马正奋力奔跑,但遗憾的是,它仍然落后于齐威王的上等马。不过,这只是田忌策略的一部分……”
  教师:“通过这次角色扮演,你们对田忌的策略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学生E:“我感受到了策略的力量,有时候不是实力决定一切,智慧和策略同样重要。”
  5.拓展延伸,应用策略
  教师活动: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班级篮球赛如何排兵布阵?”“家庭出游如何规划路线以避开高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思考解决方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交流。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思维展示: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讨论记录,评估其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策略应用小论文,评估学生对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作业评估: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田忌赛马》的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趣味导入、模拟赛马等方式,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角色体验环节使学生深刻了解角色的特征与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拓展延伸部分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现实,体现语文教学实用性。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同学参与度较低,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会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形式,明确工作分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此外,学生评价方式也需要更多元化,在教师评价的同时也要加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能力、评价能力的发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