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4版:视野

论无人机巡查及定期喷雾在森林防灭火中的重要性

  

太原市森林草原防灭火中心(大队) 李龙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将其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与此同时,我国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各大林区和连片草原的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但是,毋庸讳言,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力量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与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全球气候变暖也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正值季节更替,气候干燥,森林防灭火已然成为热点话题。每次火灾的发生,有关部门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从而造成不应有的国家财产的损失。而在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和进步的当下,我认为使用无人机进行定期巡查和喷雾,将是森林防灭火的一个重要并且有效的手段。
  根据大量事实和实践,利用无人机巡查及定期喷雾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无人机可以做到全域覆盖与快速响应。无人机可突破地形限制(如陡峭山区、茂密林区),实现对森林区域的高频次、全范围巡查,发现火情的速度比人工巡逻快3-5倍。
  无人机可快速巡查地形复杂、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如悬崖、深谷、密林),扩大监测范围。例如,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可在夜间或烟雾中精准定位火源,为早期扑救争取宝贵时间。
  其次,通过多光谱传感器和AI算法,无人机可实时分析植被湿度、温度变化等数据,结合气象信息(如风速、湿度)预测火险等级,可以将相关数据同步传输至指挥中心,形成动态预警系统。
  而且在高危火区(如树冠火、地下火),无人机可替代人员执行侦查任务,避免消防员遭遇危险。使用智能无人机不受昼夜或恶劣天气限制,能有效弥补人工巡查的时间和空间盲区。
  火灾发生后,可以通过无人机快速绘制火场三维地图,实时追踪火势蔓延方向、面积及强度,为指挥决策提供动态数据支持。
  据调查,无人机巡查与喷雾系统进行有效结合,互为补充,可形成“监测-预警-处置”等防灭火过程中的逻辑闭环:
  精准定位:通过热成像锁定高温点后,无人机可立即飞抵目标区域实施局部喷雾;
  智能决策:基于历史火情数据和实时气象情况,系统自动规划最优巡查路线和喷雾方案;
  资源优化:避免人工巡查的随机性,降低人力和物资消耗,据测算可节约30%以上的防灭火成本。
  另外,无人机定期喷雾对有效进行森林防灭火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干旱季节或高风险区域,无人机可定期喷洒阻燃剂或水雾,形成防火隔离带,降低可燃物的易燃性,从源头减少火灾发生概率。
  发现火情后,无人机可迅速携带灭火剂抵达火点,在火势扩大前实施精准扑救,尤其适用于小规模火源或交通不便区域。
  无人机喷雾不受地形限制,可针对树冠火、悬崖火等传统手段难以处理的火点,进行垂直或定点喷洒,提升灭火效率。
  相比传统空中灭火(如直升机),无人机喷雾可减少水资源浪费,而且它所携带的部分生物降解型阻燃剂,可以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
  从综合成本来看,无人机运维费用远低于载人飞机或大规模的人力防控和排查,适合长期的常态化防火作业。
  结合AI图像识别、5G通信、北斗定位等技术,可构建“空、天、地三维一体化”的监测网络,提升森林防火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预防和快速控制火灾,减少森林资源损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碳汇功能,助力生态安全。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严格控制火源,加强对进山人员管理,加大巡查力度,防患于未然。
  无人机巡查与定期喷雾技术通过“防患于未然”和“灭早灭小”的双重策略,显著提升了森林火灾防控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现代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其将成为森林防火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坚实的保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