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张小军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进程中面临思想引领的现实挑战,全球化思潮与技术革命双重冲击使职工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围绕思想教育创新路径展开探讨,通过内容体系重构与价值导向强化提升教育针对性、借助载体形式革新与互动体验优化增强传播渗透力、依托资源协同整合与实践平台搭建形成育人合力,为国有企业实现思想引领力与企业向心力同频共振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培育兼具政治素养与职业精神的新时代国企人才队伍。
关键词:新时代;国企员工;思想教育;创新策略
思想教育作为国有企业优良传统,始终是凝聚职工共识、推动改革发展的核心软实力。新时代背景下,青年职工代际更迭加速、信息传播方式变革、市场化竞争压力传导,三重变量交织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冲击。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增强思想教育的时代感与实效性,成为国企党建亟待破解的命题。本文探索构建适应国企改革发展需要的思想教育创新体系,力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新时代国企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可操作的改进路径。
一、新时代国企员工思想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全球化进程加速与技术迭代升级深刻影响着职工思想观念,多元文化碰撞与价值取向分化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思想教育创新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举措,能够筑牢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思想根基,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思想教育通过激发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担当,将个人成长融入企业转型,为深化改革注入持久动能。青年职工逐步成为主力群体,代际差异带来认知方式与价值诉求的显著变化,传统单向灌输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教育创新通过增强参与感与认同感,有效化解观念冲突,构建和谐稳定的团队生态。面对市场化竞争加剧与数字化转型压力,思想教育在培育创新文化、强化职业操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提升团队执行力与创造力,助力企业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教育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新时代国企员工思想教育创新策略
(一)内容体系重构,价值导向强化
国有企业推进思想教育创新需立足时代特征重塑内容架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融合。教育内容需要突破传统理论框架,聚焦职工关切与工作实际,围绕深化改革中的思想困惑设计专题模块,通过典型案例解析与政策导向解读建立认知坐标。强化政治引领需突出使命教育,将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职工可感知的行动指南,在宣贯新发展理念时注重与岗位职责对接,使抽象价值具象为具体行为规范。针对青年群体思维特点融入红色基因传承,采用代际对话形式挖掘国企精神谱系,让历史经验与时代命题产生共鸣。价值导向建设要避免单向说教,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定期收集职工思想动态并调整教育重点,确保内容供给与需求变化同步。
(二)载体形式革新,互动体验优化
国有企业需突破会议宣讲、文件传达的单一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载体矩阵。数字化平台开发应注重用户体验,运用短视频、互动问答等轻量化形式分解理论要点,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重大工程现场,使职工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认同感。移动端传播需贴合碎片化阅读习惯,通过每日微课、主题打卡等方式渗透日常,利用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内容投放。线下活动设计要强化参与深度,组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在团队协作中深化理论认知。建立职工思想成长档案,通过积分激励、荣誉评选形成学习闭环,将教育成果转化为职业发展动力。国有企业可搭建内部社交平台,鼓励职工创作传播正能量作品,形成自下而上的内容生产机制。
(三)资源协同整合,实践平台搭建
国有企业应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将思想建设嵌入生产管理全流程,在技能培训、项目攻坚中植入教育元素。整合属地红色教育资源,联合地方党校、高校智库开发定制课程,构建开放共享的学习生态。实践平台建设要突出学用结合,设立创新工作室、技能竞赛等载体,引导职工在技术攻关中践行责任担当。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项目可作为教育延伸,组织职工参与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在服务实践中深化家国情怀。建立导师帮带制度,让劳模工匠在传技过程中同步传递职业精神,实现技能传承与思想引领双轨并行。国有企业应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将思想教育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通过动态跟踪确保资源投入转化为行为改变,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覆盖的教育新格局。
三、结语
面对职工群体思想观念的时代嬗变,国有企业需将教育创新融入改革发展脉络,在价值引领与人文关怀的交织中激发内生动力,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浸润体系。未来实践需立足动态调整机制,在精准施策中把握职工思想脉搏,让教育创新真正成为凝聚共识的纽带、赋能发展的活水,在新时代征程中书写更具生命力的精神传承篇章。
参考文献:
[1]乔建光.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2024,(3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