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 马利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高中生正处在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紧密联系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本质内涵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体验不断深入,切实保障高中英语教学整体质量。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应当把握好高中生英语学习基本规律,合理设置教学主题,有效整合教学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英语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应当把握好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特点及重要价值,从英语教学改革角度出发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为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本文简单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围绕英语知识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将单元作为教学的实施单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不同教育资源的各项整合,为增强学生英语学习体验提供有力支持,真正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联系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施情况和特点教师通过对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与优化,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真正带给学生更加深入直观的学习体验。
(二)有利于强化思维体验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出发,将英语知识进行集中整合,并且围绕特定的单元主题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英语知识探究过程中体验与认知更加全面。在教师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能够以增强的学习能力应对学习过程中的诸多挑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策略
(一)合理设置单元整体教学主题
合理设置单元主题是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的关键,同时也对学生自身的个性化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当把握好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价值,从高中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视角出发打破教学模式的限制,真正尊重学生客观认知规律,做好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知识探究中有所收获。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英语教育才能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推动力,确保学生学习体验与认知的持续深化,在主题探究中保障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提升。
(二)有效整合单元整体教学资源
整合单元整体教学资源需要考虑到教材的辅助作用,一方面围绕教材挖掘英语知识重点,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确保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为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与优化提供有力支持。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正在面临一定的挑战,在大力推进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考虑到学生英语学习基本规律,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将适合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呈现在课堂上,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通过任务驱动提高探究效率
任务驱动是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面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情况,教师应当着力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创新活动实施方法,从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带给学生更加深入直观的学习体验,确保任务驱动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任务驱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明确的任务导向下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并且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英语知识探究中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确保英语教育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提高英语课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同时也对学生个性化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当善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做好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联系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施情况及特点,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限制,将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设计内容整合与模式创新落实到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知识探究中有所收获,为全面培育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段茂君,郑鸿颖.基于全视角深度学习观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基础外语教育,2024,26(04):11-18+108.
[2]黄清丽.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讨[J].中学生英语,2024,(24):19-20.
[3]王桂红.“大概念”视域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4,(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