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理论交流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分析

  

彭洁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6%。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教育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一、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第一,老年教育为老年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自我提升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面临着生活重心的转移和社交圈子的缩小,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而高质量的老年教育能够为他们打开一扇丰富精神世界的窗口,让他们在学习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的过程中,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学习科学养生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等实用课程,老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增强自我价值感,从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晚年生活,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第二,老年教育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层面,老年教育通过代际互动和知识共享,增强了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和价值获得感,推动了代际理解与社会整合。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年人往往能够更好地与子女、孙辈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代际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从社会层面来看,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他们能够发挥余热,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还能促进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二、促进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
  第一,扩大老年教育资源的高标准供给,注重教学内容、方式和师资的高质量建设,同时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拓宽供给渠道。第二,促进老年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保障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第三,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促进老年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政府应发挥关键引领作用,通过设立专项培训项目,系统提升老年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助力教师成长。其次,老年教育课程应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涵盖健康养生知识、文化艺术、生活技能等内容,以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探索精准化教学模式,结合老年人的兴趣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最后,可鼓励高校积极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为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并建立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切实增强老年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为老年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强化政策保障,提高参与积极性
  完善老年教育制度框架,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责边界,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课程创新。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质量评估,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和服务水平提升。同时,通过宣传引导改变老年人对教育的传统认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组织学习小组和分享活动。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经济状况,提供学习补贴和上门教学等便利条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四)构建协同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通过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协作机制,可实现各方优势互补。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规划,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灵活性,积极探索特色化教育项目,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市场主体则凭借技术优势,开发智能化学习平台,为老年教育注入科技活力。通过多方联动,可形成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教育服务,使老年教育真正成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加油站”,为社会和谐发展增添动力。

  基金项目:安徽开放大学老年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安徽省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研究(LNJY2022ZD02)”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安徽开放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